圖:香港資優教育研究與建議發佈會
【本报综合报道】據大公網3月14日訊,天才可能被埋沒。一項跨學科資優學生研究指出,半年內小一至中三學生參加網上“國際解難評估及練習”學科評估,近17%至22%資優生可能未被發覺,遑論發掘。
由資優教育督導委員會進行的三項研究報告中,其中3923位小一至中三學生,能力各有不同,並非一定成績優異的學生,做一項網上平台練習的表現研究,從2015年7月開始,學校以自願方式參加,推薦學生參加,學科包括中英數科學四科,每科按多個程度區分,程度則按答案對錯調節,網上學科解難程度評估依個人年級高一級或以上的學生定為聰明,否則便不當作聰明;勤力學生為每週至少參與一次網上練習,反之為不勤力。
資優教育督導委員會主席曹錫光表示,聰明且勤力學生佔當中10%,22%為不勤力但聰明的學生,不聰明但勤力的12%,普通學生則佔55%。按現時大多數學校訓練資優生的比率介於10至15%,其中32%屬於勤力與不勤力之中的聰明學生,換句話説,有17%至22%的天才被埋沒。
該網上評估練習共分為九個程度,程度五的數學科題目例如:比較兩種或多種物件的分量,以1份漂白水與99份清水混合,則漂白水與清水的比例為1:99。若以150毫升的漂白水與清水混合,混合液體的體積為500毫升,則漂白水與清水比例為多少?而同等級中文科題目,要求尋找出“皇上”的同義詞。
2014年透過200間中小學的校長及教師意見中研究出,學校對現時資優教育推行多項建議,資優教育督導委員會副主席梁兆棠校長表示,政府成立八億元的“資優教育基金”目標也是支持資優教育學苑為主,鼓勵學校自行推動校本資優教育計劃,但並沒有具體展開資優教育工作的平台與概念,期望提供教師培訓、校本課程,以及資優教育網上學習平台,以針對學校的需要。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