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裏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佘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佘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
他曾與齊白石、徐悲鴻、黃君璧、黃賓虹、溥儒、郎靜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畫家畢加索交遊切磋。
香港蘇富比日前宣佈,將於4月5日舉行的中國書畫2016年春季拍賣會上,呈現了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一系列作品。其中,張大千晚年重要的潑墨潑彩畫作《桃源圖》估值為5000至6500萬港元,是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部歷來估值最高的拍品。
據介紹,這件拍品創作於上世紀80年代初,全幅高約七尺,上方幾近滿畫,以極厚重的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反復潑灑,層層色彩堆疊,下方留白,近岸飾以桃花,爛漫怒放,旁有漁翁釣艇,似入桃源之境。
張大千創作《桃源圖》時,居住在臺北近郊雙溪,因旁邊的房屋與遷入者增多,變得不再幽靜。張大千有感於此,並在畫上題詩“種梅結實雙溪上,總為年衰畏市喧;誰信阿超才到處,錯傳人境有桃源”,聊以自娛。
《桃源圖》與張大千生平最後巨制《廬山圖》創作時間相仿,兩者皆精心繪製,尺幅大於一般作品。據瞭解,該畫於1987年曾在香港蘇富比以逾187萬港元拍出,刷新了當時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紀錄。此後,《桃源圖》借展於美國多個重要大型展覽,並收錄於多本有關研究張大千的學術專著及圖錄,與現藏於臺北故宮的《廬山圖》堪稱畫家晚年潑彩壓卷之作。
據悉,除《桃源圖》以外,本季春拍還將推出一系列張大千的傑作,例如《阿裏山曉色》、《味江》、《喬松二老》、《墨竹》及行書《藏書》等。
張大山作品《阿裏山曉色》
張大山作品《味江》(右)
工作人員展示張大千作品《桃源圖》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