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中國教育報報導,小張是武漢某高校的大二學生,不久前購買了一臺價值5000多元的筆記本電腦,這次他並沒有向爸媽要錢,求助的是當下在大學校園裏流行的網路貸款。需要提供的資料很簡單,身份證再加一段視頻認證,兩個工作日後6000元貸款就打到了自己的銀行卡裏。“現在有了網貸,買啥都不愁。”小張說。
近年來,網路借貸平臺迅速崛起,為大學生創業、消費、旅遊等提供各類資金。不過,一些亂象也隨之出現,大學生貸款3萬元利滾利變為70萬元,某高校學生因無力償還各種網路貸款共計幾十萬元最終跳樓自殺等駭人聽聞的事件時常進入人們視野。“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真的安枕無憂嗎?大學生貸款安全如何能夠得到保障?
收費名目多,學生借6000元還9000元
小王是武漢工程大學某院學生,大一時,他在班長介紹下,向班長“朋友”所在的網路金融服務平臺貸款6000元。
“當初完全不了解這個東西,也不懂什麼概念,只是因為需要一筆錢。”小王回憶說,該公司在登記了身份證、學生證,以及家長、輔導員的姓名和電話等基本資訊後,不到一天,錢就轉到了他的銀行卡中。
“到手的錢比較‘坑’。”說是6000元,實際上到小王手中的只有3800元。面對公司所說扣除的“服務費用”,小王也沒多想,但是幾個月後,要還的錢越還越多:“對方說是我還款不及時出現了違約金,反正名目特別多。”
負債的日子裏,小王備受煎熬。每天不分時段,手機只要一開機,催款電話就響個不停。“威脅你給你發律師函,打電話給你父母。”面對“惡意”催款,涉世不深的小王只好乖乖交錢了事。
“欠債還錢,還怎麼維權?”小王無奈地告訴記者,“當初我就不該相信那個所謂的‘朋友’。”3個月下來,小王連本帶息還了9000多元。
市場需求大,網貸平臺一天接單數萬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校大學生貸款消費的途徑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網貸平臺來完成,另一種是找校園代理人。其中,作為校園代理的學生,還以此為生財創業之道,介紹學生客戶,便可以拿到服務費提成。
經熟人介紹,記者以借款人身份來到武漢另一高校校外一個“校園貸”工作室,在這個隱藏在居民樓中的出租屋前,和前來接應的學生代理“碰頭”。
“像我這樣辦貸款的大學生還蠻多吧?”記者問。“多得很,昨天就辦了3萬元貸款,搞了一天,累得要死。”見記者只辦5000元的貸款,學生代理有些提不起興趣。
當記者最後以未帶身份證為由離開出租屋時,學生代理還在不遺餘力地“拉客”:“要是有身邊需要錢的同學,記得介紹到我們這裏來,一般我們中午都在。”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大部分高校教學樓的洗手間牆上、公告欄裏,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網貸平臺的廣告宣傳單,上面清一色寫著“零門檻”“無抵押”“最高5萬元額度”等比較誘人的宣傳字眼,還留有可以諮詢的手機號碼或QQ號碼。
目前,各類針對大學生市場的網貸平臺五花八門。由“互聯網+”應運而生的網上信貸,手續簡單、靈活方便。這種新型信貸方式,儘管利率高於銀行,甚至還存在潛在服務收費,仍然博得眾多熱衷時尚的大學生歡迎。
加強教育引導,“超前消費”得喊停
在記者調查瞭解的部分網貸平臺中,只要學生提出申請,就會無條件給予較高的貸款額度,一旦逾期未償還,就會動用催收公司,或者提起法律訴訟,導致學生“拆東牆補西牆”現象頻頻發生。
記者借機採訪了武漢理工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向雅倩,她告訴記者:“校內的學生初創型企業,確實需要資金支持。目前大部分學生創業一般是從生活費中省出來或者家長資助的,但是在創業過程中有些比較有想法的學生,為了做產品研發、拓展市場規模,會覺得自己的資金不夠用。與此同時,銀行放貸審核嚴格,這也導致了‘校園貸’有機可乘。”
面對野蠻生長的“校園貸”,向雅倩堅決反對學生以這種形式貸款:“‘校園貸’是一把雙刃劍,有創業需求的學生肯定需要資金,但是學生對於民間貸款存在的風險預期不足,甄別能力不強,一旦出現資金短缺還不上錢的狀況,催還債務會嚴重影響學生生活和學習,至於那些黑社會性質的高利貸行為,更應該查處取締。”
採訪中,針對“校園貸”現象,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張教授告訴記者:“目前有一些學生存在不理性消費和攀比的現象,尤其是分期付款購買數碼產品等‘奢侈品’,只想到好的一面,而忽略了超前消費暗藏的危機,希望學校引起重視,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