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範大學2013和2014年的知網採購價。
【本報訊】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又到高校畢業季,畢業論文成熱門話題。今年3月以來,有關學術資料庫提供商中國知網漲價,包括北京大學等多家高校圖書館用不起知網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日前有律師質疑知網涉嫌壟斷,觸碰了《反壟斷法》高壓線。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反壟斷律師鄧志松表示,中國知網涉嫌濫用其在國內中文學術文章檢索服務市場上的支配地位,對論文作者制定不公平低價並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給用戶制定不公平高價並實行差別待遇,限定期刊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此外,中國知網還借助行政力量的支持,成為我國唯一經國家批准正式出版博士學位論文的學術電子期刊,限制了博士學位論文的出版與傳播。
南都記者發現,越來越廣泛的免費獲取學術資源的社會需求,與越來越高的商業資料庫使用費之間的矛盾趨深。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胡淩曾公開表示,學術資料庫本來是有利於學術資源廣泛傳播,但其矛盾之處就在於一方面讓更多人通過網路共用了學術作品,另一方面資料庫本身又成為新型數字資源壟斷的中間人,把著作權變成純粹的商品,從中獲取高額利潤,形成惡性循環。
連年漲價高校“買不起”
“由於資料庫商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訂談判。上一年度的合同期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期滿後資料庫商隨時可能中斷北大的訪問服務。”3月底,北大圖書館主頁的一則公告引來廣泛關注。公告中所稱“資料庫商”,即“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的經營者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知網)。
中國知網,最被大家熟知的是其豐富的資訊資源,期刊、博碩士學位論文、會議文獻、報紙、外文文獻、年鑒、百科全書、詞典、統計數據、專利、標準、成果、手冊等。南都記者獲悉,高校常用的中文學術資料庫還包括維普、萬方等,但從檢索檔所需求的查全和查准而言,大多網友認為知網比較有優勢。
一邊是知網成為學子“論文寫作剛需”,一邊卻是知網近年來價格連續大幅增長。公眾號“浙江大學學生會”推文《知網下的困獸》中挪揄,“學生們常常自嘲‘我們不生產論文,我們只是知網的搬運工;當我們面臨‘免費福利’被取消時,才發現自己已陷入‘無知網不論文’ 的困境”。
南都記者查閱公開報導發現,北京大學並非首家反映知網漲價問題的高校。2011年,網友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BBS“雁塔晨鐘”爆料,知網“向國外資料庫商學習”,要求陝西省高校購買費用漲價約10%。西安多所高校的圖書館負責人與知網方面進行了談判,但談判還未結束,知網就停止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對其資料庫的訪問。
2015年底,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在官網發佈通知,稱知網資料庫近年來價格連續大幅增長,2016年的價格在該校圖書館購買的中外文資料庫中最高,漲幅和價格已經達到學校圖書經費“無法承受的地步”。有媒體報導,2000年以來,知網每年對該校報價的漲幅都超過10%,其中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翻了一倍多。此前“中國之聲”報導,從2013年年底開始,雲南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旗下所屬的近十所省屬重點高校都停用了知網。雲南某大學學生小林稱,2014年知網對雲南大學的報價從原來的40萬元漲到70萬元。
知網的報價並不對外公開。南都記者從一家985高校的圖書館工作人員處獲悉,知網的年服務費約為90萬元。
觸碰《反壟斷法》高壓線?
知網報價為何連年快速上漲?知網方面曾回應,知網有很多獨家資源和高成本的外文材料,導致其資源成本較高。加上近幾年好的期刊資源價格也有所上漲,算上公司的其他成本,對高校的報價也就隨之上漲。
知網的成本到底上漲了多少?漲幅是否和知網對高校的報價一樣?記者多次致電知網,對方均以其公司沒有精力解釋為由拒絕作出回應。
“為維持正常運行,中國知網向用戶收取訂購費無可厚非,但每年保持10%甚至更高的價格漲幅,就很難說是為填補成本了。”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反壟斷律師鄧志松認為,知網的此種行為或已觸碰《反壟斷法》高壓線,涉嫌濫用自己在國內中文學術文章檢索服務市場上的支配地位,即《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一)項所禁止的 “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
鄧志松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知網坐地漲價限制了用戶的選擇和使用,也制約了學術成果的廣泛傳播,不利於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我本身長期關注反壟斷領域,中國知網的行為已經涉嫌損害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可能構成壟斷行為,也在整體程度上不當抬升了社會公眾獲取知識資源的成本。”
南都記者瞭解到,武漢理工大學於今年1月貼出通知,表示已正式訂購並恢復開通知網資料庫。北大圖書館也於4月公告稱,仍在與知網進行續訂談判,這期間資料庫訪問不會中斷。“努力堅持爭取到合理的條件,不向商家過分的漲價行為輕易妥協。我們這樣做,原因並非完全是由於圖書館經費困難。”北大在公告中如是說。日前有媒體稱北大圖書館與知網已經達成協議,北京大學圖書館在接受南都記者詢問時表示,不便透露任何談判資訊。
鄧志松指出,在中國知網價格漲幅巨大的情況下,大多數高校仍選擇繼續使用,可見中國知網具有很強的價格控制能力,而學校的議價能力較弱。換言之,中國知網具有較強的控制相關市場的能力。
有評論指出,對圖書館來說,可怕的不是每年要花費千萬元買資料庫,而是年年都在大幅漲價。
低價購買高價售賣?
“有個學姐的文章被知網收錄了,畢業後下載自己的文章時還花了5元錢。”這並非一個笑話,而是網友“柳城之殤”的感慨。網友“麽爾之星1999”也有疑問,“自己的文章在中國知網被收費下載,我作為作者為什麼沒有報酬?”
中國知網收錄的文章,一部分來自其購買版權的期刊,其餘部分則直接來自原作者。對於來自期刊的文章,中國知網並不向文章作者支付費用。但是該文章每在知網上被下載一次,知網就會收取0.5元/頁的費用。如果是獨家數字出版的期刊全文、學位論文和會議論文,收費則為1元/頁。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助理羅向京曾撰文指出,資訊網絡傳播權是作者的一項重要權利,轉讓、許可該項權利,都應當有作者明確的意思表示,沒有作者明確授權,期刊無權對此權利予以處分。羅向京表示,目前部分期刊通過稿約或版權聲明的方式,要求作者同意由期刊統一將作品的資訊網絡傳播權賣給知網等資料庫。這些版權聲明大都條件苛刻、要求霸道,存在主體不平等、不符合法律規定等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知網認為通過與期刊簽訂授權協議,就可以傳播海量作品並從中謀利,難免讓人質疑。
對於直接從原作者處收錄的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中國知網向每篇論文的碩士生作者一次性支付60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和價值300元人民幣的“C N K I網路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向博士作者則一次性支付100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和400元人民幣的檢索閱讀 卡。
南都記者嘗試以“航太”為主題在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檢索,下載量排名前三位的論文分別被下載9293、8751、7175次,下載價格依次為60.5、16和31.5元。據收費價格推算,知網最高可從這三篇論文中獲得近93萬元的下載費用,其付出的購買成本僅為180元現金稿酬和價值900元的檢索閱讀卡。
鄧志松律師表示,雖然下載量中很大一部分來自高校等集體用戶,他們下載文章時無需再付費,但學校早已為這些用戶支出幾十萬元高昂購買費以涵蓋他們在一年內下載該篇文章的費用。
“由此可見,中文學術文章的下載服務幫中國知網賺取了高額利潤,而文章作者卻不能從這些下載量的收入中拿到分毫。”鄧志松說,中國知網的此種行為損害了文章作者的權利,涉嫌構成《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一款(一)規定的“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
何以成“唯一指定”?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喻中撰文指出,如果“知網”在學術資源的彙聚與服務中,確實已經佔據了某種壟斷的地位,同時又充分依賴這種壟斷地位來肆意抬高價格,以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那麼維護公平交易的機構就可以主動介入,以法律規定的方式抑制其壟斷價格。
在接受南都採訪時,鄧志松律師指出,中國知網官網上有“我國唯一經國家批准正式出版博士學位論文的學術電子期刊”的標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中國知網作為唯一能夠出版博士學位論文的學術電子期刊,而廣電總局官網等資料中卻未能找到批准的標準和要求。他據此質疑,有關部門很可能利用其行政權力,直接指定中國知網為獨家出版博士學位論文的學術電子期刊。
“國家廣電總局作為行政機關,僅僅批准中國知網作為博士學位論文的獨家出版電子期刊,”鄧志松表示,該行為限制了博士學位論文的出版與傳播,涉嫌構成《反壟斷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限定或者變相限定單位或者個人經營、購買、使用其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商品”。
南都記者就此致電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應。
數據
2013年,北京工商大學向4家公司採購了中文資料庫,知網的採購金額為72.59萬元。2014年,該校的採購公司增加到21家,知網的採購金額降至52.6萬元。
2015年,南昌航空大學採用單一來源方式採購中國知網資料庫,金額為44.6萬元。2016年對原有專案進行續訂,金額為48萬元。
首都師範大學2013年在知網的花費為150萬元;2014年為179.99萬元;2015年為215.99萬元。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