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 離不開父母老師的教育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竇燕山教子圖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根據《宋史·竇儀傳》中記載,竇燕山是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城區和郊區以及天津的武清、寶坻;河北省的固安縣、永清縣、廊坊市、三河縣一帶)人,這個地方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他真實的名字叫竇禹鈞,是五代後晉時期人。竇禹鈞出生在一個富裕人家裏,非常有錢,年輕時期的他為人並不怎麼樣,非常吝嗇,有窮苦人家向他借糧食,他是小鬥出,大鬥進,小秤出,大秤進,做生意也是欺行霸市缺斤少兩,明著瞞,暗著騙,昧著良心行事。據傳說他還是一個見死不救的人,到了30歲膝下依然無子。有一天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教訓他:“你心術不正,行為不端,惡名直達天曹,再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僅是一輩子沒有子女,還可能是短命的。所以你要大積陰德,樂善好施多做好事,要吸取祖訓、仰慕聖賢、認真刻苦地學習,為人處世要不愧對、不欺詐。只有這樣,才能順應天意,改過呈祥。像你現在這個樣子為人處世怎麼可以呢?你現在的行為舉止是有問題的,應當及時反省改過才是啊。”
醒悟過後的竇禹鈞,領悟到父親的教誨,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仗義疏財、修橋鋪路、濟困扶貧,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善人,不久以後他就陸續有了五個兒子。年過30歲才得子的竇禹鈞,牢牢記住自己以前的教訓,嘔心瀝血地教育這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他們弟兄五人,個個都是品學兼優。竇禹鈞不但教子有方,他們家人之間的禮儀,也都是嚴格按照古禮進行的。他要求家中的男人不准亂入,女人不准亂出,男耕女織,和睦孝順。所以五個兒子先後登科及第,長子五代後晉天福六年(西元941年)中進士,後漢時期官至禮部員外郎,後周時期官至翰林大學士、兵部侍郎,北宋時期任工部尚書兼判大理寺。次子也是在後晉天福六年中的進士,歷任後晉、後漢、後周各朝的史官,在北宋建隆元年(西元960年)任禮部侍郎。三子也是在後晉天福六年中進士,在後周時期,任起居郎。四子在後漢乾祐二年(西元949年)中進士,宋太平興國五年(西元980年)任禮部郎中、後任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五子也是在後漢乾祐二年中進士,在北宋時期任左補闕。竇家兄弟五人,個個為官清廉、人人作風正派。這就是著名的“五子登科”的故事。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裏也就是說,做父親的你不能只管生他養他,而不去教育他培養他。否則,就是當父親的過錯。因為小孩子是會長大的,總是要步入社會,除了父母親的教育之外,還有誰能夠擔此重任呢?老師、教授如果不認真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對於學生不進行嚴格的文化知識教育,道德知識的培養,無端地體罰學生,那就是為師的過錯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特聘一代名儒李希顏為師傅,李希顏是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人。這個縣以前的縣委書記李平宣,現在擔任河南省三門峽市交通管理局局長,他是我帶過的研究生,比較熟悉這裏的山山水水,我曾經到過此地采風,他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當天晚上就邀請了三門峽市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焦足才先生、三門峽市公安局警衛處王榜照處長等有關領導,就李希顏先生的情況作了認真的探討。我對這個縣的教育情況作過一些瞭解,感覺這個縣特別重視教育,不僅僅是在古代,就是現代這個縣的教育水準也是很高的。
李希顏師傅在當時教育界的影響力,直到目前都是非常深遠的。難怪他能夠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特別聘請來當師傅教育這些龍子龍孫。李希顏他可是有個性的老師,不管你是龍子還是龍孫,不好好地學習就得挨揍。朱元璋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小皇子,不按要求好好地背書,就被李希顏師傅狠狠地揍了一頓,小皇子受不了,就跑到皇帝老子那去告狀說:“李師傅太厲害,這書可是沒法再讀了,人都快被他揍死了。”朱元璋一聽到這,心裏就火冒三丈的,李希顏你這個人太不像話了,請你來是教學問的,真沒想到皇子皇孫你都敢打,這還得了,準備處罰李師傅並給他治罪。這個時候,馬皇后就出面勸說朱元璋,這個就是您的不對了,人家李希顏師傅可是以聖人之道來教書的,他是以一種非常嚴格的態度,來教育我們家的孩子。得罪皇帝家人可不是開玩笑的,弄得不好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掉腦袋的,這點他並不是不知道,他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才這樣做的,那他又是為了什麼呢?還不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來考量的嗎?我們應當感謝他才是,您怎麼能責怪處罰他呢?朱元璋覺得馬皇后說的話確實有道理,非但沒有治罪李師傅,反而尊敬有加,為此還專門賞賜他一件紅袍子。按當時他的官位(相當於內地現在的正廳級官職),按理說是沒有資格穿紅袍子的。後來他又被提升為左春坊右贊善(大致相當於太子高級助理,有侍從輔助、勸誡督導之責),諸王就藩後,李希顏辭職歸隱,故里學風為之一新。我們大家要用現代語言來形容:“李希顏師傅,我們認為您應當是中國古代教育界,國家高等學府中,教學最嚴謹、管理最嚴格、作風最正派、是最牛、最牛的高級教授啊!”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