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會大學本月初頒發教學人員傑出表現獎予八位教授,包括中醫藥學院副教授余堅文獲傑出服務表現獎、社會科學院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Krzysztof Sliwinski獲傑出教學表現獎。兼任楊振寧堂舍監的余堅文非常重視舍堂的文化,着重互相關懷,而Sliwinski引入模擬歐盟課堂等國際化教學體驗。
余堅文表示,社交群組都加了近100個,跟學生關係較緊密,會組織學生們一起吃飯、交流,每年暑假亦舉辦訓練營,促進師生關係。除了舍堂文化外,具備中西醫背景的他亦對教中醫知識有一套辦法。他說,西醫和中醫的本質完全不同,中醫的中心思想是整體觀和辨證施治,“西醫醫人的病,中醫醫有病的人”。
余堅文在教學中會以簡單字眼描述中醫,令學生能夠理解中醫當中的哲理,他舉例說,如學生經常“夜瞓”,中醫叫陰虛,就要用水魚及龜板去滋陰,在中國內陸為陽、海為陰,這些動物都生活在海底,所以就“陰中之陰就非常之陰”,將複雜的中醫知識簡化、落地。
至於為何學中醫,余堅文稱,是機緣巧合,在英國讀博士時做研究接觸到中醫範圍,但自己並不懂,其後學習中醫明白當中的困難,經牧師的一句話啟發,“一杯水怎麼裝新鮮水,就先倒掉裏面的水”,便放下西醫思維,現時教一年級生時亦向他們講明此道理。
Sliwinski自2008年加入浸大,成功引進了一些國際化大學課程,如歐盟學術計劃、模擬歐盟課堂等,讓學生能體驗到外交官真實的工作環境及挑戰,又通過互動教學法刺激學生的學習,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他說,凡事不要只着眼於表面價值,超越既定的思考模式,特別是固有的老舊思維,是找出真理的唯一途徑。他表示,教導學生如何辨證及解決問題,而非提供標準答案,學生要以自己的能力,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還有六名教授獲嘉許,分別為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首席講師塗豐、理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徐建良、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副教授張宏傑、工商管理學院巿場學系副教授蕭霍綺雯、傳理學院新聞系助理教授宋韻雅,以及理學院化學系副教授黃嘉良。
(來源:大公網)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