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1位“廣東美術大家”巨幅照片及介紹吸引觀眾仔細閱讀
李鐵夫、何香凝、高劍父、林風眠等二十一位“廣東美術大家”的巨幅照片高高懸掛,來自全國各地四十多家美術機構的數十幅廣東美術家代表作品首次“回家”, 通過AR技術使重點作品“動起來”……正在廣東美術館展出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是廣東省首次舉辦的系統回顧並總結廣東美術百年歷程的大規模 展覽,約五百件(套)在廣東美術館分批展出,重現廣東美術百年來波瀾壯闊的發展軌跡。
本次展覽分為“勇立潮頭─洋畫運動在廣東”、“藝術革命─嶺南畫派與國畫研究會”、“匕首投槍─新興木刻運動及漫畫”、“激情歲月─為人民服務為時代謳歌”、“弄潮擎旗─改革開放中的廣東美術”、“百花爭妍─創新創造 再築高峰”六大板塊。主辦方從全國各地調集而來的數十幅廣東美術家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中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四十餘件(套),如司徒喬《放下你的鞭子》、關良《白蛇傳》、廖冰兄《自嘲》、關山月《綠色長城》等,大部分是首次“回家”與廣州觀眾見面。
美術大師名作“回家”
廣東,毗鄰港澳而通達四海,是中國的南大門。四千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佔了全國的四分之一,這不僅是一條海陸分界線,更是一道海陸色彩交匯、中外文明互鑒的風景線。近代以降特別是近百年來的廣東美術,就是這條海岸線上的弄潮兒。
從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廣東美術始終與整個中國的近現代歷程緊密相連。革新,就是這一過程百年不變的主題,嶺南畫派形成發展,李鐵夫引入西洋油畫,西畫社團共襄洋畫運動,黃新波力推新興木刻運動等等,都撬動着中國美術版圖,崛起了亮麗的廣東矩陣。
在這個矩陣中,借助西方寫實主義,在中國新創一種繪畫語言的嶺南畫派,至今在粵港澳地區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李鐵夫、高劍父等第一代畫家,大破大立,在政治上推翻千年一貫之帝制,在藝術上開闢千載未有之新境。值得關注的是,這種“新美術”與白話文運動一起,屬於新文化運動的一部分。正因為這一點,嶺南的這一代大家,有更鮮明的開疆闢土的特徵。
高劍父在中國畫傳統技法基礎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畫法,注重寫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開創了嶺南畫派。他的《東戰場的烈焰》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作品,高劍父以西洋繪畫中的光影處理和素描關係,融進中國的墨筆來表現祖國河山被日本轟炸後的情景,滿目瘡痍,一片廢墟。這是高劍父親眼所見,也是他的寫生之作,他以無比悲憤的心情來創作,以喚起民眾的覺醒和抗爭精神。
如果說“勇立潮頭、藝術革命、匕首投槍”,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廣東美術在救國救亡等歷史背景下的主題,那麼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十年間(一九四九至一九七九),廣東美術家則以極大的熱情,憧憬和謳歌一個理想新世界。正如黃新波的《年青人》、《創世紀》,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俏不爭春》等,都可謂二十世紀獨有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精神結晶。
畫筆謳歌理想新世界
關山月一九七三年創作的《俏不爭春》是其代表作之一。與古人多以水墨畫梅,展示清疏淡雅之意境不同,關山月這幅《俏不爭春》,畫面枝幹蒼勁,紅花繁密,直攀上天,特寫的滿構圖、濃烈的色彩和雄健的筆力,在整體上烘托出咄咄逼人的氣勢和疾馳速動的節奏,表現出頑強向上、奮力拚搏的鬥爭精神,與當時那個“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時代風貌頗為契合。《俏不爭春》主題取自於毛主席《卜算子.詠梅》中“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一句,可見畫家以梅為題,所要讚頌的正是那種富於挑戰性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該展覽將分為兩期,部分作品將於第二期更替亮相,首期展覽舉行至八月二十日,二期展覽為八月二十二日至九月五日。
(來源:大公網)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