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團員參觀四川地震後重建情況
近五十名香港學生,今個暑假齊齊化身“熊貓小義工”,遠赴四川照顧熊貓的起居飲食,又探訪了汶川地震由香港援助重建的地方,並走上巴朗山之巔,遠眺這個“熊貓王國”。學生說經過實地考察,讓他們認識真實的內地,是最好的國民教育,又指過往在網上看到對香港援助四川地震的輿論,很多並非事實的全部,這次親身了解,“回來更可用實質證據向身邊人分享真實情況。”
國民教育沙田區委員會本月6日至12日,組織了49名學生,遠赴四川卧龍參加“大熊貓義工及卧龍生態體驗營”,探訪當地老街、水電站、卧龍小學、卧龍醫院,又到訪卧龍福利院參加關愛老人活動,並參觀2008年5月12日地震重災區映秀鎮遺址。其中參與汶川重建項目的前發展局局長麥齊光也同行。
網上傳言多非真實
“我們平時在香港海洋公園只能遠望大熊貓,而且大多數時候動也不動,我曾經有個疑問,四川的熊貓是否也是不動如山呢?原來當地的熊貓會隨處走動,甚至爬上圍欄,非常活潑。”從事文職的趙慧妍是其中一個參加體驗營的“熊貓義工”,她負責清理熊貓“回回”的“貓舍”,把牠吃過的舊竹換成新竹,也要幫忙掃地。她笑言,難得近距離接觸熊貓,照顧牠的起居飲食,甚至為“回回”慶祝生日,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另一參加者李遠昇是項目策劃,他對援建情 況印象最深,“網上對香港過去援助四川地震有不同輿論,很多並非事實的全部,這次可以親身了解當地在援建後的醫療設施、復康院、學校等基建,因為可以自己用雙眼真實了解當地情況,而非單從網上看各方意見,回來更可用實質證據向身邊人分享真實情況。”他笑言,比起留在課室對着課本和投影片,體驗營更能真實了解國家情況,是最有效的國民教育。
浸大傳理系三年級學生林麗芬說,她熱愛大自然,難忘參觀鄧生溝原始森林,“當地政府把那裏分劃多個區域,做好保育設施,我們又登巴朗山賞雲海,驚嘆那裏空氣清新,士多啤梨新鮮香甜。”她難忘與當地學生共同創作一幅大熊貓題材的畫,雙方都希望多逗留一會,有些香港青年義工更被當地小朋友擁抱着,不願他們離開。
隨團的國民教育沙田區委員會主席潘國山笑稱,有些香港學生對內地不熟悉,例如不熟地理概念,只知熊貓,卻不知來自四川,今次活動可讓學生加深對祖國的認識。他又說,國民教育沙田區委員會在2008年1月1日成立,過去數年舉辦了多項深受市民歡迎的國民教育活動。今年二月,該會舉辦佛山瓦當及瓦片工作坊及考察團,又與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合作,舉辦講座及沙田區導賞活動。今年底,委員會將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籌劃有關二十四節氣的活動,加強市民對中國節令的認識。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