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村上隆畫作中充斥着鮮艷誇張的動漫符號 作者供圖
上周此欄中介紹了一輩子只辦過一場展覽且一幅畫都不曾賣出的美國藝術家史提海默,今天文章的主角則是一位性情與行事風格與史提海默截然相反的畫家,他就是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
村上隆可說是當下最知名卻也最富爭議的日本藝術家。他的畫作動輒出現在諸如羅浮宮、洛杉磯當代藝術館和波士頓美術館等知名展廳,且時常賣出數百萬美元的高價,然而他那些誇張鮮艷的畫作,卻難以被日本收藏家及藝術愛好者接納。
“日本人不喜歡我。他們認為我的作品不是藝術。”村上隆曾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而相當諷刺的是,無法為本國人悅納的村上隆及其作品,想要呈現或者說解答的,恰恰是日本這個社會時下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超扁平”(Superflat)和“幼稚力”這兩個詞,時常被村上隆用來形容自己作品的風格。的確,他的畫作特徵極其鮮明:二次元世界的動漫角色擁塞在畫幅中,粉紅、翠綠、鮮黃是常用的顏色。畫中那些大笑的動漫角色對於看慣了嚴肅雅致東方藝術的亞洲觀眾來說,的確難以接受;而當這些作品被放置在大洋彼岸崇尚感官刺激的美國流行文化語境中,卻毫不違和。這也不難解釋為何上了年紀的日本觀眾對於村上隆的作品興趣寥寥,而熱衷二次元與異時空的年輕人卻對那些鮮艷誇張直白煽情的畫作不吝讚美。
在村上隆看來,那些保守的日本人之所以不願接納甚至看輕自己的作品,是因為他們的虛偽與不真誠。他的那些看似暴力、淺薄以及追逐單純感官刺激的作品,不過是對於日本“御宅族”審美口味的應和,也是對於日本整個社會趨向“超扁平”的某種善意提醒。
用如今時興的話說,“御宅族”(otaku)就是“動漫宅”。一九八三年,日本學者中森明夫首次用“御宅”一詞來形容沉溺二次元世界、與現實社會疏於共同的群體。一九八八年發生的動漫迷宮崎勤殺人事件,令到坊間開始關注這樣一群內向寡言、沉溺幻想世界的動漫迷,並擔憂其對既有社會秩序與規則可能造成的干擾與損害。然而,二○○○年之後,“御宅”漸漸成為亞文化的一種,被追趕潮流的年輕人追捧。“御宅族”也逐漸由一個貶義較重的語詞過渡為又潮又酷的新鮮名詞。
既然現實殘酷、世情灰暗,那不如不看不聽,轉去甜美又可愛的世界中尋找片刻歡愉?村上隆的那些嘻哈玩鬧的畫作,正正契合時下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避世心態。而村上隆本人卻是入世的。他四年前在香港舉辦的個展“花與骷髏”,以二○一二年日本海嘯、核災和地震等接連而來的天災與人禍為創作靈感,將象徵和平與美好的“花”與象徵死亡與災難的“骷髏”這兩個遺憾及情緒截然不同的意象並置,其中不乏自嘲且無奈的“黑色幽默”意味,也是藝術家本人對於世事人情的思考及反省。
當有些人以“膚淺”、“煽情”甚至“庸俗”來形容村上隆的創作時,藝術家本人給出的回應則幾乎無可辯駁:沒錯,這些作品就是又膚淺又庸俗,但別忘了,我們都生活在這樣一個淺表、誇張又炫目的社會中,無一例外。若從藝術創作切中社會痛點這一角度來說,恐怕再沒有哪位藝術家比村上隆更了解我們這個時代的絢爛與蒼涼了。
村上隆從來都不是“視金錢如糞土”的那類藝術家。他不停製造噱頭,與LV等大牌合作也好,在羅浮宮辦展氣得保守派聯名抗議也罷,都提示出藝術家的另一種活法:誰說藝術只能是清高、離地、與俗世格格不入的?誰說藝術家不能參與到這個生產慾望、消費慾望再反抗慾望的循環場中來?
我並不喜歡村上隆的作品,但這不妨礙我欣賞他的聰明。數次落第,入行不順,窮困到撿拾垃圾箱中的過期麵包,這些經歷都令到村上隆不可能像含着金鑰匙出生的那些藝術家一樣飄在雲端——他必須將藝術當作一門生意,並勉力維生。既然藝術世界向來以駁雜多元兼容並包着稱,那麼,多一個愛錢的村上隆,與多一個不愛錢的史提海默,又有什麼分別呢?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