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鄺厚承(左一)用心了解視障者需要才進行設計
STEM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細節、運用科學知識,為專上院校植下科研青苗。不過, 有人質疑課程偏重技巧,忽略了人文元素。最近,一班參與“賽馬會『見.同理計劃』”的城大生卻抱着同理心,立志用科技發明服務弱勢社群。這班發明家有一個共同理念,就是先了解用家需要才進行設計,值得中、小學生學習。
讀卡器打開視障者“心眼”
拿着東西無法辨別,是視障人士的生活無奈。有見及此,城大電子工程學系三年級鄺厚承的團隊,以NFC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常用於八達通)研發了視障人士讀卡器。把貼有特定貼紙的卡片或物品,放在讀卡器上拍一下,隨即播放出物品名稱。鄺同學十分細心,精心選用磨砂質地製作感應面,方便用家辨別。“正呀,讀卡器十分有用”視障的周女士盛讚發明實用,她說機身若再輕巧些,便可隨身攜帶。“這個模型的材料費只花約200元,盼望日後能大量生產;將來還希望加設咪高峰,讓用家用自己的聲音輸入物品名稱,更有親切感。”鄺厚承說。
3D模擬訓練駕駛電動輪椅
在擠迫的路上,電動輪椅 行駛時一步一驚心,不少椅友曾為閃避途人而撞向牆壁。城大創意媒體學院三年級盧志榮的團隊,用三維虛擬模擬器系統研發了電動輪椅駕駛訓練器。訓練器類似電視遊戲,讓用家在模擬真實環境中訓練,防止受傷。盧稱,花了近半年分析椅友提供的數據,製作了五個接近香港路面的場景,如升降機、窄路等。“香港有障礙的 地方太多了!”患大腦麻痹的輪椅用家蘇先生說,在香港駕輪椅是一場障礙賽,建議在場景加入途人,以訓練駕駛者如何閃避。“此外,若輪椅碰撞物品後車身會震動,效果會更逼真。”
VR眼鏡領進少數族裔世界
城大文化產業管理四年級的黃晞華(左)與法律系三年級的非華裔同學Melizza,合作籌備VR少數族裔文化體驗項目。“戴上VR眼鏡後,可進入華人較陌生的少數族裔社區,如廟宇和小店等。”黃晞華盼望市民多認識他們的生活,以減少歧視。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和城大校長郭位等出席作品展啟動禮,鼓勵院校和社區合作,善用科技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是次計劃由賽馬會撥出1500萬支持,展覽中還有使用多媒體技術的“與鯨同行”等精彩生態科研發明,歡迎市民試玩。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