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咋办?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即使是教育资源高地的上海,同样面临着城乡、区域学校办学水平落差等现实问题。如何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上海的做法是选择城区优质学校托管农村学校;推开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打破校际壁垒,实现优质资源流动,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上海三月,草长莺飞。
如果不是身在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你也许很难想象,各大中小学校都已悄悄进入招生季。
2018年上海春季高考进入面试环节,23所参加招生试点的高校分别对考生展开自主测试;全市公办小学、初中陆续举办“校园开放日”,展示办学理念、学校特色,让适龄学童及家长们与家门口的学校“相亲”。
一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改革正在进行。
教育部门公布了旨在缓解过度“择校热”的“公、民同招”新政,中考改革新方案也即将出台。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在作为改革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上海,已有了更为生动清晰的呈现。
托管来合办
薄弱学校品质变
“当然很喜欢上学。我最喜欢数学课、新能源汽车课和打篮球!”二(6)班男生桂子墨神气十足地这样说。
桂子墨所在的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崇明区江帆小学2016年9月才开办,而今已是崇明岛上最受欢迎的好学校之一。
桂子墨爸爸告诉记者,为孩子选择这所新办学校,看中的就是它是由市中心名校和崇明区合作开办的公立小学,上海市一师附小以“愉快教育”闻名,不会让孩子过早陷入作业多、睡眠不足、求知欲望下降的怪圈。
果然,入学两年,桂子墨每天都是笑眯眯的。学校开设多种社团课,书法、围棋、乐高机器人、国际理解、高尔夫等等。户外活动时间多,学生们晒得皮肤黝黑,却体质强健,很少无精打采说“好累”。桂子墨在新能源汽车课上见识了3D打印技术、VR模拟驾驶,还懂得了“内轮差”。桂子墨爸爸觉得,儿子不光学习上进步,也更爱干净、更守规矩了。
“崇明教育和市中心学校的差距,与老师学生和外界接触少、视野不够开阔有关。”英语老师郜靖倩进入江帆小学之前,已在岛上任教7年。在她看来,与市区名校合作办学,大大激发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能。现在,一师附小总校英语学科的两位骨干教师每周上岛,参加听讲、开讲座、参加教研活动,他们也会时常参加总校或静安区的各种教学活动。
针对中高考招生改革、面试选拔增加的趋势,江帆小学在英语教学里增加了口语表达和英语绘本阅读训练。此外,崇明区正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江帆小学接地气地探索“生态教育”;学校举办书画节、科技节,有中心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文化机构送来最好的资源……这一切,都是原来农村小学、薄弱小学想都不敢想的。
新校即名校,江帆小学只是上海通过委托管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寻常个案之一。从2007年到2017年,上海已实施5轮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委托管理工作——选择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中介机构,接受郊区教育部门委托,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学校开展全方位管理,累计托管农村学校208所(次),惠及学生约16万人(次),学生和家长对委托管理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1%和92%,新校成长期大大缩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学校品质实现了整体提升。
办学集团化
缩小校际质量差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是今年两会上热议的民生任务之一。即使是地处东部发达地区、作为教育资源高地的上海,同样面临着城乡学校办学水平落差、“名校”短缺且分布不均引发择校热等现实问题。
2014年,上海17个区县一次性整体通过国务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这些成果显示,直面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需求,上海正逐渐探索出一条走通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加优质公平教育的新路。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才能缓解“择校热”和“名校焦虑症”。近年来,上海实施的举措包括:城乡学校的校园建设、设备配置、信息化、教师收入、生均经费等标准统一,提升办学条件;搭建城乡携手合作发展新格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缩小校际办学差距;研发实施中小学办学和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鼓励学校“不挑选生源,不追求分数排名,不集聚特殊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素质教育;严格限制“抢跑”,对小学实行“零起点”教学、“等第制”评价等。
2014年,上海在4个区试点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次年全市推开,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有学区和集团179个,覆盖了60%以上中小学校。这些学区和集团,有些是地理位置相对就近,打破校际壁垒,有利于资源流动、优质互补;有些是由“名校”为核心的办学联合体,名校资源和品牌“溢出”,带动相对薄弱学校和新校快速发展。
比如杨浦区组建的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明确所有学额招收“就近入学”地段生,不设“择校生”,集团多所学校在教师培养、课程建设、学生素质、学校文化、教育技术、学校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资源共享。学校校长卞松泉说,经过几年发展,许多家长已不再纠结抱怨,更愿意选择家门口的学校。
如何带动家长、学校走出“刷题”“拼分”“唯升学率”的误区?答案是:创造一套绿色评价体系——看学业成绩、升学率,更看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和习惯、自信心等培育情况,看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认同度、教师教学方式等质量指标。经过几年不懈努力,上海崛起了一批亮眼的“新优质学校”,累计已达382所,占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1/4。
追求更均衡
推广经验到初中
“作为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应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追求更高的‘优质均衡’目标。”上海市教委主任陆靖说。
陆靖告诉记者,上海今年将把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大力发展“家门口好学校”等已在小学阶段取得显著成效的好经验,进一步向初中等更高学段进行推广。
为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上海一方面提高课内教学质量、规范课内教学,同时在小学阶段大力推行“放学后看护”服务,今年将力争实现全覆盖,按照成长规律安排学生的课后时光。此外,上海2017年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教育培训市场,想尽各种办法扭转一些培训机构开展的不符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的教学活动。
与之相配合,高考指挥棒之变,从顶层开始带动着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
3月17、18日,第三十三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科学会堂举行,参赛师生多达30万人,申报科研项目的学生人数已连续两年增长超过40%,获奖者中不乏稚气未脱的小学生,项目五花八门。一项针对上海高二年级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调研也显示,如今上海74%的高二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课题,进入了自主研究性学习领域。
中小学科技创新和课题研究热,与上海已率先试点的改革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有关。也是在这个3月,有4.5万人参考的2018上海春季高考进入学校面试环节,23所参加招生试点的高校对考生展开自主测试。动态记录高中学生成长轨迹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了影响高校自主选拔的因素。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更具体提及要提高教师待遇。可为佐证的是,过去5年里,上海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收入增加了87%,116名中小学教师获评“正高级”职称,15.72万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中,85%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50%不到40岁,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愿意加入并留在三尺讲台,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营造有利于孩子们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减少家长们的焦虑,逐步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陆靖说。 【本报综合报道】人民日报记者 姜泓冰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