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部分大學生因貸款追星、購買奢侈品等而深陷高額債務的事件,近年來時有發生。這背後,不良網貸機構的推波助瀾難辭其咎。
17日,國家出重拳整頓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亂象:有關部門聯合對外發佈通知,禁止小貸公司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不得針對大學生群體精准行銷;銀行業金融機構向大學生放貸,要實質性審核識別真實貸款用途等。
這些舉措,直指當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的亂象。
「有的產品只強調貸款服務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優惠,而不提服務費、手續費,不少同學在還款時大呼上當。一些消費貸款產品宣傳時有不當誘導,一些同學抵擋不了誘惑,買了超出經濟能力的數碼產品、高檔衣物等,陷入『拆東牆補西牆』的窘境。」北京某大學學生張昊軒對此深有感觸。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部分互聯網小額貸款機構通過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學校園為目標,通過虛假、誘導性宣傳,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誘導大學生在互聯網購物平臺上過度超前消費,導致部分大學生陷入高額貸款陷阱,產生惡劣的社會影響,必須堅決遏制互聯網平臺精准「收割」大學生的現象。
事實上,這不是國家首次整頓大學生貸款市場。過去幾年,「校園貸」「裸條貸」等亂象時有發生,監管部門出手,停止了P2P網貸機構的校園貸業務。此次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國家再次出手規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有助於進一步規範大學校園金融服務,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