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本港不少学校举行庄严的悼念活动,有学校透过回述历史、播放影片及学生分享,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和抗战历史。香港作为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曾经历过日占“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岁月,举行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活动,对学生开展毋忘国耻、以史为鉴的教育天经地义,必须持之以恒并且不断深化;更应借镜内地和外国的经验,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历史观,深刻理解“没有国、哪有家”和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培育爱国爱港的高尚情怀。
南京大屠杀事件是国家民族历史上的深重灾难和巨大伤痛,包括所有港人在内的全中国人民都铭记于心,每年以国家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重温这段历史耻辱,提醒国人永不忘记国弱民孱必遭欺负的教训,激发国人奋进自强,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日本侵略者占领香港期间,曾炮制过惨绝人寰的圣士提反书院屠杀事件,日军在当时被用作军用医院的圣士提反书院,杀害伤兵、教职员及学生,有部分伤者遭肢解,更有护士遭奸杀。港人对日本侵略者造成的苦难与所有中国人一样感同身受,更可以充分认识香港与国家血脉相连、命运与共。
不过,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香港与国家民族相关的历史教育被弱化,部分港人的国家民族观念被淡化乃至出现混乱。有揽炒政客公然在庄严的立法会议员就职仪式上,用日本侵略者使用的歧视性语言来侮辱自己的国家民族;在中学文凭考试中,竟然有历史科考题会问“日本侵华有利或有害”的荒谬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四成考生回答“利多于弊”! 由此观之,香港在中小学进行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活动、将市民参与国家公祭日恒常化,具有强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香港国家民族历史教育拨乱反正的重要一步。
建立正确的国家民族意识,必须从学生做起,需要政府教育部门、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探索一套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特质、丰富多元的教育方式,达到有效的教育引导效果。二战期间,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均饱尝战患痛苦,战后数十年,两个民族采取不同方式,教导国人牢记国家民族的苦难,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民族奋发图强,相关的教育模式和经验,很值得本港参考、仿效。
内地南京市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编写《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读本在编写出版过程中经历了4次审定、4次校对,并邀请了教育专家、儿童心理专家和长期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来对书中的语言和故事进行把关,避免事件本身残酷性对儿童心理的不利影响;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将抗日英雄赵一曼等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抗战经历带进校园,并根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融入手工课、舞台剧、宣讲课、绘画等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让历史课“活起来”。而在以色列,该国教育部2014年规定,所有公立教育机构从幼儿园起各年级必须开展大屠杀历史的教育,教育部针对幼儿园儿童,编纂了适合小朋友年龄的教学材料,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学材料则会不断加入更多翔实的史料,同时注意避免过于血腥暴力的资料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资料中。
香港加强国家民族史教育中,应该充分借鉴“他山之石”,充分运用香港保存的抗日遗址作为教材,配合网络、动漫等青少年易于接受的途径方式,更可以开展与内地结合的学习形式,让香港青少年体会民族危亡的切肤之痛,深刻领会国家强大的重要意义,逐步建立贡献国家民族的正确人生观。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