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体育教师周晨光自豪地说,他带的冰壶班学生称得上“小专家”了。
2017年至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持续开展“冰雪进校园”系列推广普及活动。目前,推广普及活动及体验课已走进16个区600余校次,覆盖学生50余万人次,全市中小学生上冰上雪人数已近210万人次。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如何从娃娃抓起?从室内仿真冰面,到室外真正的冰场,校园里的冰雪运动正为冬奥会“暖场”。
作为全国首批“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羊坊店中心小学建立了海淀区首个冰雪教室。原先长22.15米、宽8.5米,总面积约180平方米的会议室全部铺设了仿真冰面,可以进行短道速滑、冰球、冰壶等冬奥会项目。
任教32年、曾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的周晨光回忆,学校开设冰雪运动课程之初,教师经验少、课程资金不足,拖把包上废弃的泡沫就能当冰球杆。师生把装备带到鸟巢欢乐冰雪季展会上,还吸引了东北的学生体验,“这么厚的大泡沫,打到身上砰砰响,又安全又好玩”,周晨光形容这种自制的乐趣“也是体育的浪漫”。
如今,羊坊店中心小学冰壶、冰鞋、冰球杆等运动装备已全套配齐,体育组教师也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学技能,学生逐渐从“门外汉”变成“小专家”。周晨光说,自己平时发的教学朋友圈还给不少南方教师带去经验,“昨天还有杭州的老师学我们的招儿,用泡沫做成冰球在操场上教学”。
会议室能改冰雪教室,撂荒地也能变户外冰场。“冬奥会是国家的大事,赛区应有更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太平庄中心小学校长丁建培和同事坚持浇冰6年,实现学生全员滑冰的目标。
丁建培解释,刚开始建冰场时,防水不到位,渗水严重,解冻的冰面还出现很多鼓包。每次都要把鼓包砸碎再用碎冰填平,才进行新一轮的浇冰。此外,浇冰的温度要保持在零下6-7摄氏度,气温高容易导致原本的冰面融化,气温低水还没流平就会被冻住。
现在,冰场建起来了,冰壶运动场地也投入使用。为了保证学生的上冰时间,学校对课程表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整合课间操、大课间活动、体育课等时间,全校164名学生每天都有1小时的“上冰自由”。
六年级学生王雨晨从入校就开始学习花样滑冰。虽然平时训练很累,还会因为新动作学不会而压力大,但她说:“我喜欢这项运动,遇到困难也不怕,体育精神就是坚持不放弃。”
引进专业教师、聘请指导教练,在延庆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学生的滑冰技能不断提高,学校先后为延庆区冰雪队输送了近30名滑冰运动员。
太平庄小学的变化只是延庆区普及冰雪运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截至目前,延庆有9所学校成为冰雪运动特色校,14所学校被命名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延庆区10余所学校和张家口工业街小学、北京太平路小学结成“滑冰运动联盟校”,共享运动资源与运动经验。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晓明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各区各学校积极探索,因地制宜,课程方面重普及,活动方面重兴趣,逐步形成了市区两级特色示范学校布局,为校园开展冰雪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见习记者 尹希宁 王喆)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