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法学前沿 > 详情

诊断结果五花八门 网络问诊、开药,靠谱吗

2020年12月01日 14:38:37  來源:香港法治网

同一病例问诊不同平台

不同医生给出不同诊断网络问诊、开药,靠谱吗

一张口腔内溃疡滋生的照片,拿给3个网络问诊平台上的若干名不同医生问诊,却得出了众多不同的诊断和处方开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购药场景受限,很多患者把问诊需求转移到网上。各大互联网医院、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免费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快速上线,助力线上抗疫。艾媒咨询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4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为4500万人,渗透率为6.6%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7.9%。报告显示,疫情使得在线医疗普及度与大众认知大幅提升,推动了在线医疗的发展。

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在线医疗大幅发展的同时,网络问诊、开药过程仍存制度漏洞,导致公众体验并不算太如意。

同一病例问诊多名医生,诊断结果五花八门

家住安徽的小李今年疫情期间帮助父亲使用网络问诊的经历,如今已经成为父亲抨击网络不靠谱的重要依据。

今年3月,小李的父亲因口腔溃疡问题受到困扰,嘴巴里起了很多白色的皮,而且越来越严重。当时受疫情影响,县医院只有发热门诊可以接诊,别的科室一律停诊。自诩见多识广的年轻人小李,决定通过网络问诊帮父亲看病。

他问诊的第一名医生是安徽一家三甲医院口腔科医生,在给对方看过父亲的口腔照片并书面描述相关症状后,该医生诊断为舌炎引起的口腔溃疡吃一点消炎药,注意休息就没事了。这名医生还开具了消炎药处方,嘱其线下购药。但两天之后,小李父亲的病情又加重了。小李随后又选择了其他两家互联网问诊平台上的几名口腔科医生,提供的还是同样的照片和病情描述。

这几个医生说得七七八八,都不带重样的。小李说,有人诊断是重度口腔溃疡,有人诊断是念珠菌感染,还有人说就是口腔发炎。每一名线上医生,都给小李父亲开具了不同的药,我实在被弄糊涂了,所以干脆啥药也没买,拖着吧

最终,小李的父亲在县中医院开诊后去看病,才确诊他是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经过几个礼拜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

上海一所三甲医院口腔科资深医生告诉记者,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科医生来说实在算不上是什么疑难杂症,也不需要专门请口腔科细分领域专家问诊。之所以造成一张图片,不同医生给出不同诊断的原因,他认为是网络问诊的天然局限造成的。

在网上,你拿着正规大医院拍摄的片子、出具的病理报告来复查、复诊、咨询都可以,但首诊肯定不行。这名医生介绍,口腔科医生线下问诊时除了观察口腔内部情况、病情问询,还会辅以触摸、按压等动作,仅凭口腔照片和病情问询,很难实现准确诊断,更别说是开具处方了。

线上购买处方药,消费者赚到了

除了网络问诊,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处方药,也成为互联网+”便民的一大特色。

小吉是一名在读研究生,因学习、生活压力大等问题,他近段时间出现了脱发症状。在网上查询了相关资料以后,他认为自己所患的应当是雄性激素脱发病。网上搜索显示,服用非那雄胺可能会有效果。但非那雄胺是处方药,副作用是可能会对男性生育功能造成影响。通常去医院问诊时,医生也不会随便开具这款药物。

记者注意到,有病网上查一查,成为很多青年遇到疾病时的一个自然反应。广州日报此前一项针对网友的调查显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都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53.64%的人视疾病情况而定,仅3.84%的人从不这么做

小吉就是一个典型的、特别喜欢自我诊断的年轻人。为了避免去医院排队挂号的麻烦,他在网上随意找了一家在线问诊购药平台,跟线上医生简单介绍有关情况和过敏史后,医生就为他开具了非那雄胺的处方单。整个过程不足5分钟。小吉告诉记者,医生全程并未问及其是否线下就诊过”“线下就诊诊断的情况。

新手妈妈小罗,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3岁的宝宝曾在2019年年初时因咳嗽、低烧到儿童医院就诊,当时医生开具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处方。今年11月,也就是距离上次处方开具时间近两年后,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某线上购药平台购买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于是处方药,她被平台方转到了线上问诊板块。医生看过去年年初的处方单后,甩给她一个6盒(每盒10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付款链接。

记者注意到,尽管网络购药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但其中的处方药黑洞仍然不容忽视。

线上平台的监管责任,很多时候落在平台自己身上。一来,平台是否有这个动力去掐断自己的生意;二来,在品控方面各大平台也确实都在探索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问诊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前,《现代快报》曾曝光称,一款名为医联的具备在线问诊功能的App存在医生账号出租的现象。出租账号的医生将诊费与兼职者分成,并且不问对方资质就出租账号,一个没有医疗知识的人,也能在平台上为患者看病

前述负责人称,这其实是当前众多平台共同面临的监管难题。

线上医疗平台的监管之问

核心问题是,谁来对医生做出的线上诊断负责?一名已经辞职并跨界到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医生告诉记者,在线下,各地的卫健委对医院进行监管,医院对旗下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细化到每一个专病的科室,科室主任都会对自己科室医生有基本的、成文的诊疗规范的要求。

这名医生说,在线下,医生是一个单位人,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其行医行为;在线上,医生就是一个独立人,互联网平台对他几乎没有约束。

云南昆明某公立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尤某告诉记者,自己在网上问诊时,可以开具处方药,且不需要走什么严格的审批程序,但我们一般不会去开具相关处方,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我个人认为网络问诊只能提供一些咨询建议,如果需要开具处方还是会建议患者线下就诊

尤某告诉记者,医生在线上看病几乎没有监管,主要靠自觉。

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品控,比如医生回答几次算是一个完整的问诊;如何对那些直接把百度内容粘贴给患者的医生进行监管、规范;出现误诊、开错药的情况,到底算谁的责任,等等。前述网络问诊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大平台也都在摸索中

记者注意到,随着我国相关管理规定的陆续出台,目前至少在线上从业医生资质审核方面,各大线上问诊平台均有了严格管理。以丁香医生为例,其在挑选入驻医生方面,就设立了两道门槛——一是准入资格,中级职称及以上水平医生提交入驻意愿后,平台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会对其专业性进行考核;二是日常考察,医生接受患者打分和投诉,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二次审查,对不合格医生进行相关处理。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于2018年颁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其中规定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

这里明确了要先有线下实体机构的诊断、处方,在线机构才能开展复诊,且针对的是慢性病、常见病。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行政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在审批医生线上执业申请时,会特别提醒医生谨慎在线上为初诊病人诊断、开具处方,初诊诊断如果仅在线上看看照片,对病人是不负责任的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香港文汇报记者康敬)澳门是联系国家与葡语系国家的重要桥梁,深度搭建好中葡平台是澳门未来着力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