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记者 姜嘉轩)曾经犯下严重过错,在承担悔意及罪责的同时坚持进修,为的是要证明自己仍有希望不想放弃,也是为了要在领证书的一刻,没有隔阂地与至亲相拥—在囚者曲折艰辛的学习路,就是这样的一回事。经历24年铁窗苦读,赤柱监狱在囚的阿俊(化名),昨日正式获香港都会大学颁授教育博士学位,成为香港首位获本地大学颁授博士学位的在囚者。他在证书颁发典礼与一众追求知识的在囚者分享说:“I can, so can you!”(我可以,你们也可以)他直言,自己不断学习的一大动力,是希望每年都能出席证书颁发典礼,给双亲一个深情拥抱。除了如愿与父母相拥,阿俊还向他们承诺:“虽然迟了很多年,但我希望让你们知道,我生性、我懂事,你们可以放心,不用再担心了。”
特区政府惩教署辖下赤柱监狱昨日举行年度证书颁发典礼,向38名在囚者颁发学业证书。他们共考获67卷合格成绩,其中36卷为优良,当中一人获都大颁授通识教育博士学位,一人获学士学位,两人获颁副学士学位。非政府机构及小区团体代表、社会贤达,以及在囚者家属百多人出席见证。
●经历24年铁窗苦读,阿俊成为香港首位获本地大学颁授博士学位的在囚者。香港文汇报记者黄艾力 摄
现年51岁的阿俊是昨日典礼的主角之一。中四已辍学的他,年轻时犯下严重罪行须长期监禁。在监狱中他除了静思己过,也希望透过学习寻找答案,为人生负责。自2000年起阿俊在狱中修读会考课程,2004年开始遥距修读都大(前身为香港公开大学)课程,先后完成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及教育硕士学位。其后,他再花8年时间完成博士学位,昨日获都大校长林群声及教育及语文学院院长钱志安颁发博士学位,完成学业梦想。
“之前我幻想过好多次,博士毕业到底是什么情景,又是什么心情,但无论我幻想再多次,都不及我站在台上的此刻心情。我想讲,我得,我做到,原来我都做得到!”阿俊在典礼直言,自己当初决心读书的原因非常简单,“不希望自己有太多时间胡思乱想”,加上对自身人生有着众多疑问,希望通过学习寻找答案,更重要的是希望给家人看到,“虽然我在坐监,但是我不想放弃!”
纵遭冷言嘲讽 家人后盾成动力
监狱中的学习环境并不友善,更难受的是期间遭受的冷言冷语:“你都坐监啦,无前途,无希望,点解仲要读书?读得再好,有人会请咩?可以放监,都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无数人“劝”过他放弃追逐博士的理想,认为是“无可能”、“无奇迹”,“平时我还可以当说笑,但当夜阑人静,孤零零对着四面墙时,这些话有时也会变成负面情绪‘偷袭’我。”这令他自己也不禁怀疑过,为何要如此辛苦地捱下去。
每当产生怀疑时,阿俊都会想起家人,“只因他们从未放弃我,当我告诉他们考试合格,可以毕业,他们比我更开心,我就知道自己的努力并无白费。”
在分享过程间,特别邀请了父母上台,“妈妈,很久以前你跟我讲过一句话:‘妈妈还在,我不许你走先过我’,我知道你这番话,是怕我胡思乱想、做傻事,我一直铭记于心。”阿俊又记得,十年前在同一会堂上,首次主动拥抱母亲,“(当天)你很开心,而这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学习,希望每一次、每一年都可以有机会(给你拥抱)。”
阿俊又跟父亲说,以往从未听过父亲赞赏,“好似在你心目中,我是一个很没用的人,而为了成为你心目中的骄傲,所以我亦一直努力读书,希望我今天小小的成就,能否成为你心目中的骄傲呢?”
●俊爸在分享环节时为阿俊抹掉眼泪。 香港文汇报记者黄艾力 摄
父:努力无白费 母:喜见儿生性
阿俊一家三口在分享过程中一度激动落泪,父亲形容阿俊的努力并无白费,鼓励他继续努力,母亲笑言儿子昔日比较懒散,如今看见他有很大改变,非常高兴,感谢惩教署职员和各方照顾,又寄语一众在囚学员继续努力,将来回馈社会。
在昨日典礼上,阿俊以一曲《拥抱爱》向父母表达爱意,其后又以结他手身份,与其他在囚者组成乐队献唱。另有在囚者与中乐导师合奏表演,并在导师带领下表演无伴奏合唱。
论文研学习动机 引导在囚者寻知识
阿俊艰辛的求学路,除了获得专业知识外,也是自我反思和成长的重要过程。“我有很多人生的问题希望找出答案,例如我到底为何会坐监?做错了什么?我很希望找出这些答案,而最后也确实找到了。”阿俊说,当年犯案源于个人道德观出现问题,“我的道德底线很低,所以才会犯案……我的道德观令我不介意犯法。这是我的问题,而发现这个问题所在,正是我读书的一大得着。”他期望自身经历可鼓励更多囚友不要放弃,努力向前。
反思早年犯案源于错误道德观
从昔日中四辍学,直至如今在狱中成为教育博士,阿俊分享,以往觉得“教育是老师提供知识给我学”,如今则感悟到,学习是建立自我的方法。“我相信老师有一定帮助,但学生也要配合才能一起成长,教学相长。”
他在修读教育硕士时已跟在囚者分享学习心得,教导他们应付读书考试,“过程中我体会到,每个人读书的动机各有不同,对读书的认知也不同,而这些动机和认知,都会影响他们的读书效率,因此只要找对动机和认知,就能提升学习效能。”这成为了阿俊的博士论文主题,“我透过访问身边囚友,了解他们对在囚的认知,以及对在囚学习的认识,然后将这些访谈内容原原本本腾出来,再仔细分析,以掌握他们对在囚和学习的想法,最后得出结论。”
阿俊在论文的结论是,在囚者对学习的认识会随时间改变,并且有多层阶梯,其中最顶层的认知是“be a better man”(做一个更好的人),当产生这份信念,会让他们更有动力学习。相反,最底层的人会认为「读书只是背书的过程」,没有动机寻求更高阶的知识,故应培养好他们对学习的正确看法、认识和动机。
赤柱监狱在囚者攻读学位年期
谈到未来的目标,阿俊认为自身英语水平欠佳,因此在修读博士学位期间,也在同时进修英文“如无意外,我下年应该会有一个英文研究的学位将会毕业,这是我未来的计划。”若日后有机会重投社会,他期望能为青少年服务,“我自己正正是在青少年时期出问题,我相信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或许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到年轻人。”
近年在囚者考取学士学位或以上资格
感激惩教署支持 持续改善学习环境
“有人会问,在监房读书难不难?我话你听,真的很难!”阿俊在分享二十四载在囚读书生涯时,坦言无法上网找数据,只能查实体字典等,都是在囚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关。惟他同时提到,惩教署会为他们提供很多人性化支持,并且会与时并进,包括近年有电子词典、平板计算机等现代设备,持续改善学习环境。
阿俊形容自己从来不是优秀学生,“初初我还胆粗粗,明明不太识英文,却用英文进修,结果要拿着厚厚的字典查生字,写到厚厚一份教材,每页都满是解释。”这本字典伴随他走过廿载学习岁月,至今仍在其桌上。
由于监房无法上网,查找数据做功课、写论文都不容易,阿俊只好拜托朋友或教授为他带来一大堆文件,让他从中找出需要的数据,故学习上往往需要比一般人更花时间和更有耐性。
●在囚者与中乐导师合奏表演。
获酌情安排使用计算机
他同时非常感激惩教署职员提供的各项人性化支持,“例如职员见我四五点早起读书,会开灯给我,又例如我急需到计算机室用计算机时,都会酌情安排我使用。”都大亦定期安排了导师到院所教导在囚者。
惩教署二级校长萧佩芬表示,阿俊经历超过二十年学习,实属不易,“他初进来时未必是很踏实的人,但透过学习、教育,见到他作出很大改变,与家人的关系亦然。”她认为这正是进行更生工作的意义所在,因此惩教署会尽力为在囚者的学习提供协助,包括提供放有逾7,000份学习材料及电子书的平板计算机,供他们学习使用。
她又介绍惩教署近年成立的立德学院,予合资格申请的在囚者全日读书,去年已诞生首届应用教育文凭的毕业生,“全部75人都获合格成绩,部分亦有意进修,因此已进一步跟都大合作,提供通识教育副学士课程给他们升读。”目前共有15名在囚者修读全日制课程,另有约40人以兼读形式进修,同时为他们提供职业相关训练,有助日后继续升学或就业。
都大校长:见证逆境成才成果
●都大校长林群声 香港文汇报记者黄艾力 摄
昨日典礼上,都大校长林群声表示,在囚学生在惩教院所内学习进修,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是次颁发的证书见证了他们在逆境中追求知识的热诚和努力的成果。他期望社会大众不要遗忘有心向学的在囚者,继续支持都大及相关机构为在囚学生提供资源及支持,协助他们修读及完成课程,以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都大副校长(研究及拓展)郭予光表示,由于无法上网及只能以公余时间进修等状况,在囚者学习进度难免较慢,但各项要求均会维持与外间学生一致,“大学必须维持学术严谨性,内容、难度、时间都不会有任何优惠的,也因此我们对阿俊现在的成果,感到如此鼓舞。”
他透露,过去也曾有在囚者尝试攻读博士,“但难度真是很高,就算是程度较低的硕士或学士程度,其实都有不少人中途放弃……”他强调,校方始终秉承有教无类的宗旨,会尽量配合有志进修的在囚者学习。
●东华三院董事局主席邓明慧 香港文汇报记者黄艾力 摄
东华三院董事局主席邓明慧为典礼致辞时表示,惩教署一直鼓励在囚者持续进修,同时与社会人士及非政府机构合作,透过多元化的更生计划,协助在囚者改过自新,重投社会。东华三院于2019年设立东华三院正向人生教育基金,为期六年,为在囚者在教育及职业训练提供资助。院方已决定将计划延续五年,继续支持惩教署,共同缔造安稳和谐的社会。
责编:陈楚发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