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首次以亞投行成員身份率領代表團,出席為期三日在韓國濟州舉行的第二屆理事會年會,他希望盡力爭取亞投行在香港成立財資中心 中通社
香港特區政府6月13日公布,香港正式成為亞投行新成員。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提到成員國和地區時透露,2017年預計有15個國家和地區將成為新成員,總成員或將達到85至90個國家和地區。
亞投行的規模在擴大,影響力在增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待亞投行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作為非主權國家和單獨關境區域,香港趕在美日之前成為亞投行的新成員,意義自不同尋常。簡而言之,香港為亞投行輸入了新鮮血液;大而言之,則實現了各方多贏。
強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就中國而言,作為倡議和主導者,同時也是亞投行的最大股東,只要有新成員加入,就足顯中國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亞投行能夠吸引包括全球範圍的70 個成員(年內將達90個左右)加入其中,而且成員包括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發達國家和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意味着亞投行已經成為像世界銀行那樣的全球性金融治理機構。這是後危機時代中國主導全球經濟的成果之一,也是新經濟周期中國引領全球化的象徵。
香港在亞投行佔比份額不多,只是認繳7651股股本,涉及約12億港元,而且分五年繳付。但是,在亞投行中就有兩個“大中國”的成員,在亞投行開放、多元和民主的決策機構中,這對提升國家和香港的話語權都非常重要。
對香港而言,雖非主權國家,但是香港是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獨特的地位和亞投行全球金融機構的定位,很容易形成同頻共振,在有力促進亞投行全球金融治理能力的同時,提振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如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言,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成熟穩健和流動性充裕的金融市場、具國際經驗的頂尖金融人才,可協助亞投行籌集資金,為基建專案融資。
因而,亞投行在香港極有可能設立分支機構,以便更好利用香港完善的金融市場管理和人才。同時,通過香港發達的資本市場,強化香港金融和融資中心的地位。香港資本市場一向以股市強大着稱,但是債市屬於短板。亞投行作為重要的全球開放銀行,除了貸款還有融資。而且融資是確保亞投行基金池充裕的重要手段。如果說成員國認購股本是最基礎的基金池,利用亞投行的全球信用吸納更多資本加入其中,或者通過發債融資,都能為亞投行提供更多資金支持。香港若成立亞投行分部,不僅能夠更好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功能,亦可提振香港融資中心的地位,讓香港股市越來越強,並補上香港債券市場的短板。
從滬深港通到深港通,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已經形成互聯互通互惠雙贏的局面。內地資本市場借力香港打通了融會全球資本的市場通道,亦為香港股市帶來了源源不絕的資本,內地也借鑒吸收了香港市場成熟的監管經驗。資本聯通、市場相通、利益共用,直接催生了內地與香港“三城記”的市場傳奇。在強化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礎上也提升了上海和深圳的金融中心地位。
“總聯絡人”帶來三贏效果
對亞投行來說,中國已經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引擎。而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引擎的雙核動力。正因為如此,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才會有越來越強的全球影響力。數據顯示,中國對全球的經濟貢獻率維持在30%左右,亞洲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成。伴隨着新經濟周期的來臨, 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包括新興市場),繼續維持中高速經濟增長,美歐日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增長則維持在低速徘徊(1%-2%)。
亞洲經濟增長潛力依然巨大,每年急需投資和發展資金1.7萬億美元,即使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開足馬力”,也難以滿足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高效、多元、開放且無政治附加條件的亞投行可謂應時而生。因而,美國和日本在經過排斥和觀望後,對亞投行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美國也需要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下,加入亞投行也為美國提供了一定的資金保障。
中國主導、全球主要國家參與的亞投行,去年已經放貸17億美元。香港加入其中,基於“一國兩制”的特殊地位,以及成熟的金融市場操作經驗,或可成為中國與亞投行、亞投行與世界的“總聯絡人”,對國家、亞投行和香港帶來“三贏”效果。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