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文汇网报道,在香港社会却有一股被忽视的青年正能量,在社会底层默默涌动,他们不张扬不自傲,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用自己的行动表明:未来十年、三十年,任何行业离不开两字,一个叫“创”,一个叫“新”,借中国崛起的“红利”,圆自己的青春梦。
都这么说:香港未来属于青年一代。香港青年又怎么看香港的未来呢?香港政坛近日一大聚焦:年轻人新成立的政党和组织,都在提倡未来10年、30年(2047,即香港回归50年)香港前途自决公投。面对今日香港内外经济消极因素颇多,经济不景,衰退已临,一些香港年轻人却迷恋“口号文化”,沉溺“政治涂鸦”,自视新激进势力,好走反对派极端,暴力抗争成了治疗雨伞运动失败的替代物,在议会内外拥抱“城邦自决”、“香港独立”等“残港政治”,给经济社会带来灾难。
此际,在香港社会却有一股被忽视的青年正能量,在社会底层默默涌动,他们不张扬不自傲,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用自己的行动表明:未来十年、三十年,任何行业离不开两字,一个叫“创”,一个叫“新”,借中国崛起的“红利”,圆自己的青春梦,谁要去中国化,此路必然不通。
来自香港的“获得感”,有正有负
他们中间有: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助教黎冠峰,探索爱因斯坦引力波国际团队中唯一香港学者;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云州智能科技总裁张云飞,自主研发无人驾驶船;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大疆创新创办人汪滔,研发无人驾驶飞机;在香港成长的大众点评垂直业务副总裁娄晓博,引领公司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的第二大电子商务平台;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互联网金融“我来贷”创办人龙沛智,夺下全球互联网金融最大B轮融资。
他们的故事表明:干事业,创新业,都需要激情,但仅有激情远远不够。倾听他们起步之初的声音,了解他们最急切的需求,细品那些一路披荆斩棘的成功者体悟,那是最接地气的谏言。机遇总是格外垂青有准备的人。采访中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感受:或当年曾经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读书,或当下依然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耕耘,他们都享受血脉中的那种“获得感”。
当下中国社会,“获得感”一词颇火,在一个月前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也是热词,很多代表和委员在讨论时,都会用这个词表述。“获得感”原本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产生的满足感,如今多指民众共享改革成果的欣喜感。年轻人靠奋斗才能找到“获得感”。
那些鼓动“非法占中”,鼓吹“旺角暴乱”而誓言颠覆政制的年轻人,也声称这几年在香港我城的政治行动中,寻找到属于他们的“获得感”。但这种负面的“获得感”正摧毁香港前程。香港众志(Demosisto)4月10日宣布创党,以“自发、自立、自主、自决”为“公投”的动员基础,十年内推动“公投”,“港独”是公投其中一个选项,2016年5月发布“公投”路线图。同日,香港青年新政与伞后组织组成选举联盟,提出在2021年发起自决“公投”,认为结果会对翌年选出的特首构成巨大政治压力,“港独”是其中一个公投选项,选举联盟以“香港民族 前途自决”作为竞选纲领,提倡以公民民族主义建构香港民族。3月28日,香港民族党(Hong Kong National Party)成立,以香港民族主义意识作基础,推动香港独立运动,最终建立香港共和国。3月中旬,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最新一期发表《我们的2047》,明确提出“香港独立”诉求,主张在2047年之前,香港成为受联合国认可的独立主权国家。
自卑、短视、恐惧、自弃
这种预测却被批为“带有恐吓意味”。不过,也不否认,在香港社会、政治生态,特别是内地与香港关系的大框架中,对“一国两制”会否沦为空壳,有一小部分香港人充满疑虑。在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诱导和摆弄下,他们中的一些激进势力,张扬的却是撕裂社会、损害香港整体利益的极端性政治意识形态,从早期“驱蝗”到“反水货客”,从“占领中环”到“旺角暴乱”,从挥动“龙狮旗”到立法会外的纵火爆炸案,从成立“香港民族党”到创党“香港众志”,他们的言行是不满、偏激、极端、祸害,内心情绪却是自卑、短视、恐惧、自弃。
早前,有香港中学校长说,这批年轻人是社会接班人,他们对政府敌视,对建制不信任,当这批孩子完成学业,走进社会,他们对建制的不妥协,会否让香港的明天难以健康发展?深感社会冲突将愈演愈烈,如何与年轻人好好对话,如何重建他们对香港未来的信心,如何增加他们的拥有感及参与感?是政府和整个社会需要好好思考的课题。
人们在问:今天的香港青年人怎么啦?两个多月前,香港遭遇59年来最低温一天,市区最低温度摄氏三度。香港教育专业人士协会竟然向教育局长呼吁停课,教育局长竟然也稀里糊涂回应停课。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得悉也要求严冬停课,学生会紧急联络校长沈祖尧,也要求停课。校长回话:“不好意思,我以前在加拿大,试过零下37度都要上学。”香港越来越不像香港。香港年轻一代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哪去了?“囊萤映雪勤发奋,悬梁刺股苦读书,待到大比夺魁日,再与尔曹论输赢”,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在温室泡大的香港读书人,怎么都没这种精神了?
多个关于年轻人的调查报告
早前香港有多个关于年轻人的调查报告,或许能反映香港青年的观念和心态。
调查报告一:香港青年协会辖下青年创研库关于“输入人才的机遇及影响”的调研,针对人才输入影响,受访者的同意程度,十分为非常同意,结果显示,受访者虽认为输入人才有助推动香港新兴行业(6.1分)、提升本港人力资源竞争力(6分),但他们同时认为,有关措施会打击本地人才就业机会(6.3分),加深社会矛盾(6分)。
调查报告二: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委托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调查,六成五受访香港青年不愿往内地就业,愿意的仅有三成三,不愿意的往内地就业的受访者当中,主要原因与内地社会、政治及其个人层面有关,两成三受访者对“内地法治欠信心”,一成八“不习惯内地生活”、一成七“不想离开家人/家人反对”及“对内地社会有负面印象/内地生活质素差”。
调查报告三:香港中央政策研究组调查显示,香港青年对内地观感负面,七成受访者希望香港和内地保持一定距离,二成七受访者希望内地与香港加强融合;四成四受访青年认同自己是“香港人”,自称“中国人”的只有4.2%;过半受访者认为愈来愈多内地人来港读书就业,对香港青年发展带来坏影响,认为能带来好影响的只有二成三,五成七受访者认为自由行对香港坏处多,认为带来裨益的只有二成九;虽然较多受访年轻人对内地观感负面,但他们普遍对“中国机遇”抱正面态度,支持到内地工作及升学的分别达五成七及三成九。
调查报告四:有信贷财务机构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访问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出生(80、90后)的青年人近信用卡使用情况,其中六成七的受访者指会减少日常生活开支以还卡数;三成半的人表示只会清还部分或最低还款额;三成半受访者以“卡溅卡”方式还款。调查还发现,刷卡容易还钱难,受未能“一笔清卡数”所困,债务当前,近八成受访者卡数未清,仍四处旅行、买新手机以及到人均消费500港元或以上的餐厅用膳。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李秀恒认为,调查报告虽侧重点不同,但综合起来看,时下年轻人普遍有“未赚钱,先花钱”的消费观念,现在不时听见青年人抱怨机会少、置业难,但有不少年轻人却在花钱时不顾后果,导致债台高筑。香港一些年轻人有如在温室长大,欠缺奋斗心,对输入人才有畏惧,担心与别人竞争,对外来人才有抗拒心理,认为他们“抢书读、争工做”,担心“社会资源被分薄”,“自己工作前景受威胁”等,眼光狭窄,也小看自己。怨天尤人,不如好好读书,装备自己,方为正道。
这些年中国始终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全球更视香港为进出门户。当下,经济不景,衰退已现,香港人亟需反思。鼓吹香港前途自决公投的年青人,总是将具体的经济民生议题,变成政治选举议题,泛政治化引发社会尖锐对立,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不论是特区政府还是中央政府,如果不广泛听取年轻人意见,不努力匡扶年轻人成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栋梁,而只制造更重的疏离感,可以预见,不仅是年轻人的将来,甚至整个香港,输掉的是一个黄金时代。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