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香港萬象 > 详情

政府覓地被拖後腿 民建聯11建議紓房屋困局

2016年06月08日 10:02:13  來源:大公網

圖:民建聯舉行第三場“新願景.新希望”圓桌會議,民建聯主席李慧瓊(中)鼓勵香港人要有信心突破困局\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本報訊】據大公網報導,民建聯昨日舉行第三場“新願景.新希望”圓桌會議,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香港的土地及房屋問題。民建聯主席李慧瓊在會議上指出,現時樓價及租金高企,公屋輪候時間長,不僅是民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影響社會穩定及市民歸屬感與認同感。她又指,政府覓地建屋又受到司法覆核、“拉布”等全方位的抗爭,導致土地供應被拖後腿,認為當局需小心應對。民建聯同時就相關問題提出11項建議,盼香港早日突破困局。

今場圓桌會議以“香港土地及房屋政策──回顧與前瞻”為主題,邀得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劉國裕,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榮譽兼任教授、香港房屋協會委員林雲峯擔任主講嘉賓,由民建聯中委、區議員柯創盛任主持。多名民建聯區議員亦有出席。

李慧瓊作開場發言時表示,今屆政府致力解決房屋問題,特首梁振英高度重視房屋政策,更被傳媒形容為“房屋特首”,但目前在土地和房屋供應上仍然面對許多挑戰,主要反映在樓價、租金高企,劏房數量較多,以及公屋輪候時間長等方面。

住屋關乎歸屬感認同感

樓價方面,李慧瓊指出,雖然政府一方面積極增加土地供應,一方面以“辣招”減少對房屋的需求,但在美國長期低息和全球經濟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香港樓價依然在高位徘徊。她引述調查指,早前有美國顧問公司公佈全球樓價負擔能力的調查,香港在全球378個城市當中,位列最難負擔房屋的首位,樓價入息比率高達17倍,“即市民連續17年不吃不喝方能置業”。

“樓價上升亦帶動租金上漲,是民怨累積的根源”,但李慧瓊認為,樓價跌也並非好事,“目前有四、五十萬業主還正在供樓,負資產的出現會令政府出現管治危機”。在這種進退兩難的處境下,她呼籲當局要小心應對,並強調:“這些不僅僅是民生問題,更加是政治問題,關係到社會穩定,以及市民對於香港社會和特區政府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的問題”。

對於公屋輪候的問題,李慧瓊說,政府曾經定下“三年上樓”的目標,可惜最後無以為繼,導致一般家庭輪候時間超過四年,她建議政府重新將公屋供應量和“三年上樓”的指標掛鉤,相信能有效解決基層市民上樓的問題。

在談及對策之時,李慧瓊直言,“增加土地供應是解決以上問題的不二法門”,但當政府覓地建屋的時候,地區的反彈很大,過去遇到的多數是補償安置或是保育問題,“現在局長(陳茂波)面對的是全方位的抗爭,從街頭、議會到城規會,以至司法覆核和‘拉布’,這些都確實令增加土地供應受到挑戰,甚至可以說,是拖住土地供應的後腿”。

輪候逾三年倡發放租津

李慧瓊表示,香港是彈丸之地,陸地總面積只有1100平方公里,七成面積是鄉郊土地,可供大型發展的土地不多,民建聯建議政府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完善置業階梯,向公屋輪候三年以上者發放一定的租金津貼,同時在顧及各方利益的情況下開拓土地,考慮填海及開發地下空間。她鼓勵香港人要有信心,“方法總比問題多,相信我們能夠尋找出突破困局的方法”。

劉炳章倡審視郊園界線

現屆政府曾表明沒有計畫發展郊野公園,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昨日出席民建聯圓桌會議時,當面向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提出,“郊野公園系咪完全神聖、完全唔鬱得呢?”他建議當局制定科學化的環保和生態指標,重新審視郊野公園的界線。不過陳茂波以避免外界誤會為由,不評論有關議題。

劉炳章表示,香港已開發土地面積很小,郊野公園占了香港約四成的土地面積,從韓國、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可見,郊野公園應占土地多少比例,並無一個統一的國際標準,他質疑香港郊野公園的界線是否“科學化”、“客觀化”,“郊野公園系咪完全神聖、完全唔鬱得呢?”值得社會重新思考。

劉炳章以大欖隧道附近的部分郊野公園用地為例,指該處屬郊野公園的邊緣地區,生態價值較低,涉及約170多公頃地皮,可提供三萬個住宅單位,是太古城的2.65倍,料可供10萬人居住。他希望,政府與環保團體、科學家、相關專業人士以及公眾討論,制定客觀和科學的環保和生態指標,重新審視郊野公園的界線。

陳茂波:釋放土地不退縮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出席民建聯圓桌會議時表示,今年私樓供應目標是1.8萬個,他有相當信心可以達標,並超額至2.8萬個單位。他強調,當局會繼續增加短中長期土地供應,建立充裕的“土地儲備”,為香港長遠的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容量做好規劃。

陳茂波表示,有相當信心今年私樓供應會達標,“我們在賣地計畫內,鐵路、市區重建、私人發展及政府賣地,數個主要來源加起來,我們手上估計可以去到兩萬八(個單位)”,較原訂1.8萬個單位的目標,多出一萬個單位。政府目標未來十年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陳茂波說,公營房屋的土地供應已落實九成,至於短缺的部分,政府會繼續覓地,亦會考慮將部分土地的範圍擴寬,預計可新增1.7萬個單位。

盼市民支持填海

陳茂波指出,即使香港人口及住戶增長放緩並有所下調,政府仍要為香港長遠的社會及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好規劃,當局會繼續增加短中長期土地供應。他透露,截至今年5月底,政府已向城規會申請改劃的66幅土地,涉及8.06萬個住宅單位,其中55幅已獲批,共可提供6.57萬個住宅單位。另外,城規會同時批准增加42幅土地的地積比率,以提升發展密度,料可額外提供7850個單位,未來會繼續進行改劃土地的工作。

在建立“土地儲備”方面,陳茂波指出,香港造地時間長,大規模造地需要十多年,認為社會需要就2030年後的情況,展開討論,當局正制定《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預料下半年可公佈,與社會討論。他重申,希望市民可以支持政府在維港以外填海,政府亦一定會發展棕地,不會退縮,正研究以多層大樓安置現時在棕地上的回收場及汽車維修等工業,以釋放土地。

同場的城大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房委會委員劉國裕指,過往十多年私樓實際落成量只有估算的八成多,質疑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宅供應量預計達9.2萬夥的數字是否可信。陳茂波解釋,9.2萬個單位是潛在供應,而非落成量,數字是運輸及房屋局統計的,沒理由不相信。他強調,上任以來一直積極賣地,“從來未手軟過”,相信政府掌握了土地供應的主導權,堅持造地,維持供應達標,市場就會正常化。

對於民建聯副主席、離島區議員周浩鼎建議在大嶼山興建隧道,打通南北大嶼山,陳茂波說,會將意見轉達給同事研究,又說當局非常關注大嶼山的交通配套發展。至於民建聯觀塘區議員張琪騰建議推出優惠政策,將工廈改為住宅用途,陳茂波表示不會考慮,擔心此舉會將工廈價格炒高,影響工廈的其他用家。

林雲峯:增公眾參與政黨作橋樑

反對派屢屢阻撓政府施政,導致土地開發亦頻遇阻滯,有學者認為,社會不應只有反對的聲音,支持者亦應發聲,而恰當的公眾參與有助提升政府與市民之間的合作,政黨亦應充當其中的橋樑。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榮譽兼任教授、香港房屋協會委員林雲峯昨在民建聯舉行的圓桌會議上發言時指出,社會爭拗多是現時土地供應困難的原因之一。

劉國裕:讓支持者多發聲

林雲峯表示:“一個JR(司法覆核)或是反對的聲音就可以將整個工程拖延一至兩年。”他認為,政府進行土地開發之時應加強與地區溝通,有利理順問題。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劉國裕亦認為,如今政府進行的某些工程專案,聽到的多數是反對聲音,支持者卻未有表達意見。政府應組織支持的人士發聲,讓社會對事件有一個多角度的瞭解。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