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院長王貴國
【本報訊】據新華社報導,香港法律專家王貴國這兩年一直念茲在茲的事情,是如何能為“一帶一路”戰略發揮力量。這一夢想在2016年初終於變成了現實,他牽頭籌建了一家專業智庫——香港“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
“這是香港首個有關‘一帶一路’的研究機構,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企業、各界有志之士搭建了一個合作平臺。”王貴國對記者說。
早在2015年7月底,他與太太——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籌辦“一帶一路”國際論壇時,便已經有了建立研究院的打算。之後機緣巧合遇上好友香港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李鋈麟的大力支持,大家“一拍即合”,“像路上走過,看見好的生果、蔬菜就買回家一樣,簡單、自然。”
作為民間組織,研究院沒有任何政府資助,運作起來並不容易,但王貴國依然甘之如飴。聯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專家、籌辦研討會、組織考察團訪京……王貴國說,雖然費心費力,但能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仍然樂在其中。
王貴國在擔任研究院院長的同時,還身兼數職,是香港世貿組織研究中心主席、美國杜蘭大學國際法與比較法講座教授、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和國家千人計畫學者。這位著名的國際經濟法學家認為,“良好的法律環境是‘一帶一路’倡議成功的基石”。
“‘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以來,市場多將焦點集中在經濟及文化層面上。其實,貿易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及研究。因為按市場經濟運作的國家、地區,特別是涉及多國貿易,必須依靠法律規範商業行為。”王貴國說。
為此,研究院自今年1月成立以來,除積極針對國際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金融、社會、文化等問題進行研究外,特別加強了法律方面的研究。
“目前,研究院已經聘請了25名來自英國、美國、韓國、巴西等地的國際頂級學者專家作為顧問,並從3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聘請法律專家就當地法律、貿易、投資、金融、勞工、環境及能源等方面,撰寫一份國際報告,近期將出版。”
王貴國率團赴京考察交流
王貴國表示,每位研究員將提交4萬字(英文)的本地法律研究報告,製成一本法律精要,供各界瞭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不同法律要求。這套法律精要從籌備到完稿共花了10個月,目前“研究院”已收齊了所有專家提供的文稿,正在翻譯及編輯,預計5個月後可以正式面世。
“有貿易和投資活動,必然會出現爭論。現行的爭端解決機制,主要為國際投資仲裁制度,但一般都以普通法為主調。而‘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及地區主要採用大陸法。隨著國家推動‘一帶一路’策略,經貿活動會越來越頻繁,一套完善、適合東方國家及地區的‘爭端解決機制’就很重要了。”王貴國說。
接下來,王貴國將把重點放在推動一套具有東方文化特色、反映東方價值觀及傳統文化的“爭端解決機制”上。該機制的最大特色是突出調解作用,配合東方人“以和為貴”的傳統,將於近期以“藍皮書”的形式出版。
他坦言,“一帶一路”是一件新鮮事物,每一步都是未知數。要找到這些既具有學術權威地位、又懂英語又懂法律、還有時間願意幫忙的專家,就是一件具有挑戰的事情,“單是邀請俄羅斯的專家,我就打了二十多個電話。”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結識了各地對‘一帶一路’感興趣的朋友。‘一帶一路’沿線有67個國家及地區,第一批只涉及其中37個。接下來我們將接觸聯絡第二批國家和地區的專家。”王貴國說。
除了編纂法律精要外,研究院的一項重要使命還在於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提供交流平臺。為此,研究院已經辦了三屆“一帶一路”國際論壇,邀請了眾多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專家參與。
“民間組織雖有局限性,但也可以彙集資料數據、舉辦研討會等方式,為‘一帶一路’有興趣者提供‘指南針’。”王貴國說。
為進一步增進瞭解,今年6月,王貴國教授及李鋈麟副院長還率領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專家學者及近80位香港青年及學生代表,一同前往北京拜訪多個不同政府及教育機構。除增進交流外,研究院先後與最高人民法院、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及中國法學會學術交流中心簽署了諒解備忘錄,為加強雙方聯繫及共同打造透明、公正的“一帶一路”國際法治環境提供良好基礎。
“研究院能夠率領多位外國專家到北京與領導交流,機會難得,期望未來可加強不同政府及教育機關間的聯繫合作,一同推動香港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王貴國說。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