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香港商報報道:台風“妮妲”上周襲港,发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於網志中提及事件,指“妮妲”未有對本港造成太大破壞,政府多個部門多年來努力不懈做好抵禦災害的基建,讓香港有一定韌力抵禦暴風雨可能带來的災害。
陳茂波昨日以《“韌力”之都》為題撰寫網志,指這次台風未有對本港造成太大破壞,除了跟風力、降雨量、台風登陸位置等因素有關,政府多個工務部門多年來做好各項抵禦災害基建和在雨季前做好准備,也讓香港有一定韌力抵禦暴風雨災害,“我們在防洪基建、斜坡安全和樹木管理上默默做了大量工作,雖然公眾未必會注意到,但這些工作確實有助我們於過去多年大致安然地度過一場又一場的暴風雨。”完成百公里河治27村防洪
陳茂波介紹,渠務署過去廿多年共完成超過100公里的河道治理工程及27個鄉村防洪計劃,大大減低了新界鄉郊地區的水浸風險;至於一些較舊的市區,由於路面非常繁忙,要提升區內現有的舊標准排水系統並不容易,因此采用較創新的截流和蓄洪方案,在荃灣、荔枝角、啟德和港島西建造了4條直徑約4至7米、合共長約21公里的雨水排放隧道,及在大坑東、上環和跑馬地建造了3個容量合共近17萬立方米的地下蓄洪池,解決了多個舊區的水浸問題。
推動“海綿城市”防水浸
陳茂波續稱,參考近年國際趨勢,政府正積極推動“海綿城巿”的理念,透過促進滲透,利用透水路面,仿效天然環境,減少地面徑流;利用蓄洪湖泊、河畔公園等設施達到蓄洪和滯洪的效果,在暴雨期間將部分雨水儲存,減低高峰流量,從而紓緩水浸問題。
巩固斜坡減山泥傾瀉風險
至於斜坡安全方面,陳茂波介紹,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土力工程處透過完善的斜坡安全系統,以多方面策略降低山泥傾瀉風險,成功地把香港整體的人造斜坡山泥傾瀉風險大幅降低至相當於1977年風險水平的25%,符合國際認可的最佳風險管理水平。自2010年,處方推行“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以風險為本的策略,每年有系統地處理150個政府人造斜坡,同時緩減30個天然山坡的山泥傾瀉風險。
綜合管理樹木速處理塌樹
陳茂波又表示,政府采用“綜合管理方式”來管理政府土地上的樹木,有關部門會參照樹木管理辦事處所制訂的相關政策及指引,恒常巡查其轄下所護養的樹木,每年風雨季來臨前,亦會為其負責范圍內高人流或高車流地點的樹木進行風險評估檢測。一旦发現個別樹木的風險情況出現變化,會立即作適當的跟進。但在風暴期間,依然會有一些樹木難以避免被烈風吹倒,各政府部門會盡力靈活調配,迅速清理塌樹及其他障礙,盡快重開受阻道路,維持交通暢順。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