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季,港交所交投按年及按季增幅均胜过全球大部分交易所。期内,恒生指数及港股市值均创历史新高。数据图片
【本报讯】记者潘晶、邱媛媛报道:港交所(388)昨日公布2018年首季业绩:截至3月31日,股东应占溢利25.62亿元,按年增长49%,创历来新高;EBITDA按年大增45%至32.15亿元;每股基本盈利2.07元,较去年同期1.41元大增47%,未有派息。
期内,港交所收入及其他收益按年增长36%至41.5亿元,亦为历史新高,主要受惠于随着期货及期权合约的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录得季度最高纪录,现货市场及衍生产品市场成交量增加,从而带动交易及结算费大幅上升,以及随着新上市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数目录得季度最高纪录,新上市证券数目增加使联交所上市费上升。
首季现货市场交易倍增
尽管首季港股波幅较大,加上美国挑起的贸易战风险升温,惟第一季港股市场交投仍保持畅旺,股市表现及市值均录得历史性水平。首季现货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461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大幅增长97%,交投增幅超越全球大部分交易所,而首季交易费亦同比大幅增加96%。2018年1月29日,恒生指数创下33484点历史新高,港股总市值亦于2018年1月26日创下37.72万亿港元的历史新高。
另外,现货市场及交收指示的结算及交收费分别增加75%和38%,增幅主要受惠于交易总数增加及每宗现货市场交易及每宗交收指示交易的平均收费分别增加10%和6%。
衍生产品市场方面,由于期内波动幅度增加,2018年首季成交量录得强劲增长,期交所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及股票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分别同比增加61%和96%。
沪深港通交易量创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沪深港通交易量首季也持续增加,并录得季度最高纪录。沪/深股通的成交金额达1082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的成交金额达11020亿港元;沪/深港通和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较上一季分别提升27和49%;沪/深港通的总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7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500万元大增129%(其中有1.16亿元来自交易及结算活动)。港交所指,这意味着内地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来港分散投资,而香港和国际投资者对内地A股的需求亦有所上升。据预计,A股于今年6月纳入MSCI指数后将进一步刺激沪/深港通的成交。
商品部分,尽管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较2017年第一季上升20%,但交易费却较少7%或2000万元。LME金属方面,首季第一季录得逾700吨黄金和超过7000吨白银成交。
首季IPO市场活跃
另外,2018首季公开招股市场十分活跃。2018年第一季,新上市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数目按年增超一倍,创下新高。首次公开招股数目亦有所增加,首季共有69只新股上市。首次上市费增加1200万元,而联交所上市费亦增加2800万元,其中上市公司数目上升使上市年费增加1600万元。
其他方面,首季营运支出按年增长12%至9.35亿元,若扣除去年第一季索回与美国仓库诉讼有关的一次性保险赔款2300万元,营运支出则较去年同期实际增加9%,营运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户员费用增加、办公室楼宇支出上升,以及信息技术系统与升级网络信息技术维修支出增加。
股价重越20天线
受亮丽业绩带动,昨日午后港交所股价重越20天线,最高见260.4元,收报257元,微升0.3%。
高盛发表报告指,港交所业绩符合预期,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10元;大摩则维持“与大市同步”评级,目标价290元。
“拆局解碼”新经济点亮港交所“钱途”
据最新业绩报告,港交所首季纯利及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市场关注,自去年以来,港交所股价一直小跌大涨。展望未来,其股价能否随业绩大增势头而一路向上?
“北水”成为市场活水
回顾2017年年度业绩,港交所纯利增长28%,表现可谓上佳。深究原因,离不开港交所和两地市场在改革方面作出努力。其一,港股通的开通,引入“北水”明显提高了交易量。据其年度业绩公告显示,来自“互联互通”的收益逾4亿元(港元,下同),按年大增1.3倍。其二,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于去年年末提出改革新方案,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来港上市,引入新经济公司这一利好消息亦带升了港股交投气氛。
至于今年首季成绩亮丽的原因何在?在于有更多新股来港上市。业绩报表显示,今年首季港交所共有69只新股上市,按年大升73%。
简单来看,港交所业务并不复杂,收入主要与上市、交易、结算、数据、存管费用挂钩。换言之,越多企业来港上市,收入也就越多;港股日交易量大,港交所业绩水涨船高。毕马威较早前即预计,香港今年集资总额将达2500亿元;德勤亦预计,今年本港将有150至160只新股上市,集资介乎1600亿至1900亿元。
上市新规增港股“磁力”
展望今年余下时日,最受市场关注的莫过于港交所今年4月尾推出了港股制度变革——H股全流通、允许“同股不同权”及未有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互联互通”机制额度放宽,这一切或将吸引更多优质的海外新经济企业来港上市,必将带动港交所上市费收入。长远来说,新机制能提升香港市场吸引力,可带动更多资金来港,激活交投,利好港交所交易费营收。
现时,小米集团已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为“同股不同权”制度打响头炮。早前市传其估值将达1000亿美元(约7800亿港元)左右,或成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后全球最大IPO。虽然目前市场仍对其估值存歧义,惟对港股市场来说,小米上市只是开始,或将有更多内地“独角兽”企业利用港股平台,再以CDR(中国存托凭证)回内地挂牌,不排除百度、京东、蚂蚁金服等市场“大佬”心动。概言之,港股市场“钱途”不可限量。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