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一直情系香港人民,对香港发展始终念兹在兹。他指,香港拥有众多爱国爱港高素质科技人才,这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图为习主席去年视察香港期间会见本港各界人士。数据图片
【本报讯】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6月,24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写信,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习近平对此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他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为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香港拥雄厚科技基础
习近平指出,香港拥有较雄厚的科技基础,拥有众多爱国爱港的高素质科技人才,这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香港科技界为香港和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要重视香港院士来信反映的问题,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合理予以解决,以支持香港科技界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科技部财政部落实指示精神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科技部、财政部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将香港科技创新力量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整体科研布局和支撑香港自身发展两个层面,研究加强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的相关举措,并会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充分听取香港特区政府和科技界的意见建议,先行试点,特事特办,坚决迅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昨日,上述两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
目前,在港两院院士来信反映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对香港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直接给予支持,并在试点基础上,对国家科技计划直接资助港澳科研活动作出总体制度安排。香港在内地设立的科研机构均已享受到支持科技创新的进口税收政策,澳门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也得到了国家科技计划直接支持,港澳科技界反响热烈。
下一步,国家有关部门还将系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支持爱国爱港科研人员深入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有序扩大和深化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
港府:欢迎并感激中央支持
对于习近平主席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国家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发布的有关规定,特区政府深表欢迎。昨日,政府发言人表示:“我们非常感谢习近平主席亲自作出批示,肯定香港具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和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以及香港科技界为香港和国家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批示亦提及要促进香港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些都为香港的科技界带来极大鼓舞。”
上述发言人续说,“我们欢迎并感激中央政府的支持,容许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申请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并可以在香港使用有关资助。这是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的重大突破,也是本地学术科研界的要求。现届政府致力推动科研及创科发展。我们相信容许科研资助跨境流动的新政策,将为香港的科研界注入更多动力,促进本地科技人才与内地合作及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并发挥香港在科研及国际化优势,聚集大湾区及全球各地的创新资源,共同发展大湾区成为国际创新科技高地。”
国家发布新规撑港科创发展
为在新时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下称“港澳特区”)发挥科技优势、加强科技合作,支持港澳特区科技创新发展,鼓励爱国爱港爱澳科学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中发挥更大作用,科技部、财政部研究制定《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2018年2月9日签发,5月14日发布)。其主要内容如下:
●港澳特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下称「港澳机构」)可通过竞争择优方式承担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并获得项目经费资助。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资助港澳机构的科研活动,一般应当公开发布项目指南,明确提出资助方式及鼓励港澳机构参与申报的领域和方向。
●港澳机构可联合内地单位,按照指南要求牵头或参与申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相关项目,并根据港澳特区科研活动的实际支出情况提出项目经费需求。港澳特区申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的具体机构,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
●港澳机构申报项目应按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有关要求提交申报材料,参加内地组织的项目评审,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资助。
●经评审立项的港澳机构牵头申报的项目,应当由内地项目管理机构与港澳机构签订承担项目任务(合同)书,明确项目目标、研究内容、经费资助额度和支出内容等,根据任务(合同)书组织项目实施、开展项目管理;由内地单位牵头、港澳机构参与的项目,内地单位也应与港澳机构签订任务(合同)书。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资助港澳机构的项目经费,相关项目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和向境外支付的有关要求,及时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其中,由港澳机构与内地单位联合承担的项目,项目经费可分别支付至港澳机构和内地单位。
●港澳机构牵头承担项目的过程管理、验收评估、相关服务等工作,可由内地项目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也可以委托港澳特区的机构实施。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与港澳特区的科技计划可通过联合资助项目等方式,支持内地与港澳机构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主管部门可根据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本规定和港澳特区的实际情况,对港澳机构申报、承担项目的具体要求事项作出专门规定,并积极邀请港澳科学家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战略咨询、项目管理和验收评估等工作。
●原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相关管理制度限定项目承担单位为内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现按本规定拓展至符合条件的港澳机构。
【本港响应】港科技界受到极大鼓舞
【本报讯】记者林骏强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回复一众在港两院院士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对此,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感谢习近平主席对香港科技界的重视,并指出香港的创科氛围已经形成;多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则认为,习主席重要指示清晰反映国家关心香港、欣赏香港科技人才,香港一定要利用好“一国两制”优势,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等机遇,与国家同进步共发展。
梁振英:港创科氛围形成
昨日,梁振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分感谢习近平主席对香港科技界的重视并对香港创科界一直以来的支持和指导,衷心希望习主席能继续关心和提点香港创科事业的发展,继续关心香港科创人员的工作。
梁振英表示,香港创科界在某些领域有较高技术水平,而且有较多和较密切的国际关系。他提及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成立两年多来,专责推动香港的创科发展,尤其是促进香港创科界更好地与内地交流合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包括与深圳签定关于在河套区建立创新科技园区的协议。
“香港的创科氛围已经形成,更多香港本地和外国的投资者更愿意向科创企业投资,‘独角兽’也将陆续出现。”他称,香港企业界可利用香港优势,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中外合作。特区政府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局主席罗范椒芬表示,习主席重要指示是对香港科研力量的认可,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她表示,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等问题的解决,为香港科研人员节省了很多两地奔波的时间和精力;让香港学者参与国家级研究项目,这对研究人员是绝对的鼓舞。
港须抓住机遇与国家同行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联会务顾问谭耀宗直言,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十分清晰,本港科技界将从中受到很大鼓励。他说,科技创新本身是世界大潮流,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希望香港各界都珍惜机遇共谋发展。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陈勇认为,习主席指示反映国家关心关怀香港,欣赏香港科技人才;加强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最符合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意义极为重大。期望香港可利用好「一国两制」优势与便利,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同内地合作,与世界沟通。
全国政协委员、经民联主席卢伟国认为,习主席重要指示为香港指明方向,令本港科技界得到巨大鼓舞。他说,香港科研颇具领先力量,多间大学名列世界前茅;香港不少科研人士亦都受到国家实验室充分认可及肯定。除了科研具经验外,香港在专业服务、认证等方面都与国际接轨,可在科技转移、管理、融资等方面发挥角色。他亦承认香港在产业链上较弱,未来需与内地加强合作。他还强调,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着重于创新科技,这对香港是一大机遇,“9+2”可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做到优势互补。
【相关链接】
港中大深圳众创中心启用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高新产业园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众创中心日前正式启用。
据中通社报道,众创中心装修后面积约为1386平方米,设11间独立办公室、3间会议室、1间研讨室,以及19个办公室卡位,旨在为有志于在内地市场创业的中大学生提供工作间、专业设备、软件资源,以及创业顾问服务等。目前,众创中心已有7间初创公司进驻,均由中大校友经营。
开幕典礼上,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党组书记邱宣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合作伙伴,香港与深圳的合作正全方位展开。众创中心的成立,意味着中大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知识转移等方面又迈出了新一步。中大校长段崇智表示,中大的内地发展策略始于深圳,并将再一次从“深”出发;在深圳设众创中心,旨在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中大学生、校友及教授提供切实帮助与有效平台。
中大深圳研究院院长郑汉其指,深圳相较于香港的优势是背靠庞大的内地市场及产业链。他希望中大利用深圳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创业环境、庞大的内地市场,将学生或教授的研究成果形成产业,配合香港特区及国家大湾区的发展需要。中大研究及知识转移服务处处长李志明则表示,中大平均每年成立约15间初创公司。2017年起,中大本部亦开设了副修创业课程,全校学生都可申请。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学生赴深发展。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