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公立医院医生人手长期不足,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已同意向立法会提交《2021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建议放宽在指定医学院毕业的非本地培训港人医生免试执业,希望可纾缓人手不足的问题。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陈肇始昨日在记者会上强调,放宽条例并不会取代现有的执业资格试和有限度注册制度,而是增加一条新途径,让非本地培训医生在符合一些条件后便可在香港取得正式注册。她并指出,获认可的医学院名单会由成员主要来自医学界的「特别注册委员会」制订,不存在所谓绕过医委会的问题。
本港长期受「医荒」困扰,医院人满为患。 资料图片
香港每千名人口只有两名医生,医生对人口比例较不少发达国家与地区低,加上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社会未来对医疗服务需求只会有增无减。陈肇始指出,引述本地最新的《医疗人力推算2020》报告显示,2030年会短缺1,610名医生,到2040年更会短缺1,949名医生,医生短缺正是导致医管局和衞生署专科服务轮候时间长的主要原因,不同专科的轮候时间分别最长可达133星期。
设特别注册委会保质素
她说,政府为应付人手短缺已一直增加本地培训学额,但训练医生需时,扩张医学院培训容量亦有实际局限,有需要利用非本地资源以增加本港医生供应。
特区政府提出,在指定医学院毕业、并于当地取得医生注册资格的港人可以特别注册形式在医管局、衞生署或两间大学的医学院全职工作,他们在取得专科资格后5年若获僱用机构确认其医生服务令人满意及称职,便可获香港的正式医生注册。
特别注册委员会组成
指定医学院的名单会由成员主要来自医学界的「特别注册委员会」制订,并每3年检讨一次,以确保获挑选的医学院质素与本港两间大学医学院相若。委员会制订名单时会考虑有关医学课程的教学语言、课程内容、医学院的国际排名及其他合适因素,再交由衞生署署长兼任的医生注册主任以法律公告形式刊宪公布,初步估计在名单内的医学院不超过100间。
对于有人质疑政府提出的建议是为引入内地医生铺路,食衞局发言人回应名单会否包括内地医学院时强调,名单会由「特别注册委员会」制定,重申香港的医疗记录都是用英文,医生要有一定英文水平,但同时指内地亦有大学医学院用英文教学。
「特别注册委员会」的组成与医委会类似,但没有医生互选代表。陈肇始表示,如委员有意见可透过属委员会成员的医委会主席反映,强调建议的做法并非要绕过医委会,「如果他们有犯专业失德的事,会由医务委员会审核。」
准免试执业 要求高于港产医生
社会最关注放宽非本地培训医生免试执业如何确保医生质素。陈肇始在记者会上被问到律师及会计师都需要应考执业试,为何医生可获豁免时表示,不同专业有不同要求,并指新加坡及澳洲等地都容许非本地培训医生免试执业。
食衞局发言人补充,毕业于指定医学院只是非本地培训医生免试回港执业的关卡之一,他们是否可取得特别注册亦视乎能否获4个公营医疗机构聘用,之后亦要成功取得专科资格及获评工作令人满意及称职,形容相关要求比本地培训医生更高。
政府将在本周五刊登宪报,并于下月2日将法案提交立法会审议。食衞局发言人表示,如条例可在现届立法会获通过,期望委员会最快可于明年制定指定医学院名单,估计届时会有以千计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合资格申请回港执业,但政府不会订下希望吸纳多少非本地培训医生的硬指标。
从数据看本港医生短缺情况
医局:续优先聘本地医科生
对于政府提交草案放宽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医管局对此表示欢迎,指随着本港人口老化及医疗需求上升,政府建议方案可为香港增加和稳定医疗人才的供应。发言人说,医管局会继续优先招聘所有合适的本地大学医科毕业生,公立医院会继续与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合作,让非本地培训医生在港工作期间继续接受专科培训,并提供督导及就其工作表现给予在职评核。
本港医生严重不足,导致病人检查治疗、预约手术等的轮候时间过长。 资料图片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昨日亦在facebook发文表示,良好的医疗系统和及时的治疗可以保障市民健康及生命。面对市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医生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他认同必须以多管齐下的办法,为公公婆婆、病患儿童及其他市民解决「睇病难」的问题。
他指,虽然医科学士学额在未来将继续增加,但医科生的修课年期一般长达6年,真正是「远水不能救近火」。有关草案是开辟新途径,让合资格且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在香港执业,「我觉得这是两全其美的方案,一方面可以为本港的医疗系统注入新血,尽早满足广大市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在海外升学的本港医疗人才回流,共同建设更美好的香港。」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