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香港新冠肺炎疫情不时出现源头不明感染个案,反映隐形患者众多。香港中文大学对未曾确诊的港人进行血清检测,推算全港最多有2万名隐形新冠肺炎患者未被发现,比确诊人数多一倍。中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系主任陈基湘昨日指出,参与该研究的部分隐形患者虽有病征,也曾接受检疫,却通过多次的病毒检测,反映香港的检测质素参差,「听闻很多曾接受检测或检疫时接受检测的人,觉得采样时并无感到不适,其实是一个象征,采样未够深入(鼻咽)。」他建议特区政府检视采样程序,避免造成走漏个案。
中文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系主任陈基湘(左)、医学院公共衞生与基层医疗学院教授黄至生。 香港文汇报记者 摄
中文大学的研究由去年4月开始,共招募4,198名18岁以上、未曾确诊新冠肺炎的市民。研究团队为他们进行血清测试,识别他们体内是否带有免疫球蛋白G抗体,从而了解他们曾否感染新冠病毒。
结果发现,6名年龄介乎18岁至59岁参加者验出体内存有免疫球蛋白G抗体。有5人曾到访欧洲,并曾出现发烧、喉咙痛等病征(其中1人更曾数天失去味觉、嗅觉),但他们在接受隔离检疫期间多次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另1名隐形患者未有任何旅游、接触史及无任何病征。
该群隐形患者以壮年人士为主,身体机能较健康,因此在染疫后未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即使有病征亦在数天后痊愈,导致一直未被发现,以及在体内自行形成抗体。
全港感染比例0.44%
今次研究发现,约0.14%参与者是隐形患者,研究团队再用统计学的数据推算,全港未被发现的隐形成人患者最多有1.9万多人,加上未成年者的隐形个案,估算隐形个案总共逾2万宗,占全港人口约0.3%,较确诊个案11,835宗多一倍。但相比外国,反映本港出现隐性感染的几率仍相当低。但已知与未知感染者合共逾3万人,占全港人口比例近0.44%。
学者认为,香港的检测质素参差,建议特区政府检视采样程序。香港文汇报记者 摄
拭子撩得不够深入
陈基湘表示,有隐形患者反映接受病毒采样检测期间,并没有感到不适,象征采样员的拭子「撩得」不够深入鼻咽,未必能在正确位置采到足够分泌物,「采样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化验室做得到(化验),但如采样未如理想,化验室可以做的并不多。」他建议特区政府在采样上必须有更好的监管,才能防止隐形患者在社区播疫。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