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香港萬象 > 详情

薛永恒:港创科15年“三步走”

2021年09月07日 09:22:27  來源:香港文汇网

【本报讯】香港基础科研能力达世界水平,国家十四五规划亦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以及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港带来具竞争力前景。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近日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香港毗邻大湾区内地城市,加上位于河套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如火如荼地筹备中,有力吸引海外龙头创科企业进驻,香港未来一定要做好促进人才、资金、设备资源、数据信息等四方面流动的工作,以加速整个大湾区科研发展。他并分享未来15年香港创科三步走的路线图,包括5年内基础配套会齐备,10年内研发具国际影响力成品,我非常有信心,15年内可以将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起来。

薛永恒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认为,香港未来一定要做好促进人才、资金、设备资源、数据信息等四方面流动的工作。 香港文汇报记者 摄

科创发展为大势所趋,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下,深港河套获纳入为粤港澳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薛永恒雀跃地表示:在这过程中,有如为香港打下了强心针,也是非常大的鼓舞!香港虽然只是弹丸之地,却拥有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基础科研实力毋庸置疑,香港现时有16间国家重点实验室、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分中心、20多个与世界顶尖学府及科研机构合作的创新研发平台实验室,可见我们是非常有条件,能够参与整个大湾区的重大科研平台建设。

港深一区两园 优势互补

由于香港土地资源紧张、市场非常小,加上产业链并不完备,薛永恒坦言:实际上要一个只有数百万人的城市做好国际创科中心的建设绝不容易,香港必须把握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目光放到整个大湾区,甚至是整个国家。

他表示,港深两地政府将共同建设由香港河套区港深创科园和深圳科创园区组成的合作区,实现一区两园,正好可以做到两地优势互补,香港在元件制造、量产能力是短板,但一河之隔的深圳有很强的龙头科技企业,无论是元件制造、科研转化能力均非常强,广州、东莞的高端制造能力都很高。香港若能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互补,彼此都可以做得非常出色。

我们在河套区正密锣紧鼓地进行建设,预计在2024年底会有楼宇陆续落成,我们可以让香港的科研机构早点落户河套区,与内地城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薛永恒表示,香港分园亦有不同功能,包括作为资源中心、联系枢纽,从而帮助内地的科研机构、科创公司,可以藉着福田的分园走出去。另一边厢,内地庞大的市场亦可吸引海外的科创公司,藉着香港分园的角色将国际新技术引进来。

薛永恒分享创科“三步走”路线图,料15年内建立国际创科中心。 香港文汇报记者 摄

科研人员可两园自由走动

香港在人才流、资金流、设备或资源流动、数据及信息等四个方向,一定要做好。薛永恒笑言,香港是吸引海外人才到国家的最佳平台,若科学家来往内地城市与香港还需要排队过关,无疑会阻碍两地的交流合作,既然我们希望做到一区两园,相关科研人员能否透过更便捷的方式过境呢?我们期望河套建设好以后,能有一条行人天桥,科研人员透过刷卡,甚至是面容识别技术,即能在两个园地自由走动。

他并提到,香港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创科研发平台,并且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水平的会计及法律等专业服务,所有的东西已经在香港,只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难以看到整体的画面;未来只要将创科园建设好,自然会成为核心,从而吸引大型研究所或企业作为锚机构,继而汇聚其他公司前来发展。

我们正处于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过程,离目标尚有一段距离,但我们的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目前只需一步一脚印地做好工作。薛永恒说,最难的土地资源及资源配套,我们已经完成;预计5年内基础配套会齐备,10年内研发出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品;我自己非常有信心,15年内可以将香港的国际创科中心、整个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立起来。

港深创科园料吸 生科AI龙头落户

为了抓紧甚至领先世界创科潮流,特区政府投放100亿元在香港科学园建设首两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分别为专注医疗科技的Health@InnoHK和专注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的AIR@InnoHK。获选落户于科学园的27间研发中心已经陆续启动,可见香港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创科实力将进一步提升。创科局局长薛永恒表示,除了两个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强项可以吸引科技龙头落户港深创科园,香港亦可聚焦绿色科技,以研发对世界有所贡献的崭新技术。

薛永恒表示,河套区港深创科园可以吸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科技龙头落户。 设计概念图

在生命医学方面,一直都是香港非常强的项目之一,当中包括医疗工程、微创机器人、手术自动化设备、医药、DNA诊断疗法等。薛永恒表示,目前有数以百计的科学家,在创新研发平台孜孜不倦地工作,未来生命医学绝对是很重要的科学领域,只要我们在制度上拆墙松绑,相信可以吸引到锚机构落户港深创科园,未来亦会以开放态度处理土地资源,政府会全力支持创科发展。

看好绿色科技机遇

他提到,人工智能领域也属于香港的优势,更可以与生命医学相辅相成,香港已经有国际公司透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缩短药品研发流程,可见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加速生命科学的研究。

本港投放资源予上述领域,固然有助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但薛永恒认为,香港必须透过不同的方式贡献世界,香港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城市,例如人类在气候变化下遇到的挑战,香港同样会遇到;因此,绿色科技、节能科技等,同样是机遇较大的范畴。

青年赴湾区9市学习 更易感受科研转化

人才是推动科研发展的一大关键,创科局局长薛永恒表示,特区政府从小学、中学、大学阶段,有一条龙措施培育本地科研人才,而且香港年轻人可以作为亲善大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及香港的桥梁,作为9+2城市的融合关键。

参与“创科实习计划”的科技公司职员(左)与两名实习生分享经验。 资料图片

香港在创科的发展历程算是比较短,年轻人的父辈也许尚未理解科创的机遇,导致学生在选科时,会偏向传统的、发展成熟行业相关的学科。薛永恒指,为了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科技的兴趣与认识,特区政府近年在小学推出奇趣IT识多啲计划、中学IT创新实验室计划,我们透过政府财政支持,与业界朋友合作,让学生早点理解人工智能是什么、编程怎么做。

2500大学生参与创科实习

在大学方面,政府推出的创科实习计划资助本地大学为修读STEM课程的本科及研究生安排短期实习,今年暑假已吸引约2,500名大学生参与,我好高兴,见到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一条龙政策培育人才,希望藉此壮大本地的人才库。

薛永恒认为,香港必须将发展机遇定位在整个大湾区,从而做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而人才是自由流动的,若年轻人选择往大湾区内地城巿发展,对于整体的科研发展更是有利,年轻人到内地,看到成果转化、元件制造的长处,了解哪些方面较容易支持研发。在香港的年轻人,怎么可以比在内地念书或工作的人了解得更多呢?

不过,他不担忧大湾区会抢走香港的年轻人。他笑言,香港年轻人犹如亲善大使,可以用自己经历、能力等告诉内地企业,香港在科研、专业服务、融资的优势,香港可以帮助企业走出去、联系全世界,从而达至双赢局面。

科研成果产业化 势成经济新动力

香港的科研水平位列世界前沿,当中不乏影响世界的崭新技术,例如无创产检技术、新型全脑基因编辑技术等。创科局局长薛永恒表示,香港的大学科研成果丰硕,惟甚少人将大学科研香港科研联系在一块,他期望特区政府透过不同措施降低投资风险,吸纳更多投资者,将香港的科研技术进一步变为经济新动力。

林郑月娥去年参观科学园InnoHK旗下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 资料图片

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卢煜明藉血浆DNA诊断技术,开创无创产前诊断方法,及早诊断唐氏综合症和多种遗传病;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发展)叶玉如及团队研发出新型全脑基因编辑技术,为家族性阿兹海默症患者带来曙光。提起这两位学者的研究项目,薛永恒难掩兴奋之情,他们研究的Impact(影响)几犀利!不得了,真的不得了!

虽然他们的成果丰硕,但一般人只会觉得,这个是中大、科大的研发成果,而非香港国际创科中心的成果……薛永恒坦言,两位教授都是香港人,这都是香港的大学的科研产品,怎么他们的产品不是香港的成果呢?

创科局为产学搭桥

薛永恒透露,在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中,有不少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品,未来的影响力甚至会更大,当中的经济价值很高,科研成果有望可以产品化,从而成为推动经济的新动力!他表示,香港的创投环境未必很成熟,但创科局会扮演桥梁的角色,将科研成果包装起来,并与投资者、企业等联系在一起。

他举例,特区政府已成立创科创投基金,曾获得投资的本地创科初创企业有21间,总投资额超过1.2亿元,并吸引了约6.7亿元的私人投资,涉及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及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他笑言:香港的投资者很聪明,无声无息间已经进行投资,特区政府其中一个角色在于将投资风险减低,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