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大公报记者曾敏捷)运输及房屋局昨日(8日)公布最新《长远房屋策略》周年进度报告,觅得土地量与建屋量是历来最高,但居于环境欠佳单位住户量也是有长策以来最高,全港有12.71万户,较去年增加5100户。政府未来10年已找到350公顷土地,足够供应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但供应继续「头轻尾重」,只有三分之一单位预期能在首五年落成。被问何时能告别劏房,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表示,当10年后供应满足需求,公屋轮候及其他居住情况都可得到纾缓。
图:《长远房屋策略》报告指未来十年将有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但预期只有三分之一单位能在首五年落成。图为绿置居钻石山启钻苑。\大公报记者马丁摄
对于公营房屋供应「头轻尾重」,有劏房户坦言「真系睇唔到希望,我哋想要慨,只系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家!」
新一份长策报告把2022/23至2031/32年度建屋目标定为43万伙,公私营房屋比例维持「七三比」,即公营和私营房屋供应目标分别为30.1万和12.9万,连续三年相同。当局预料,未来五年公营房屋总建屋量为10.69万伙,当中包括7.31万个公屋/绿置居和3.38万个其他资助出售单位,整体较去年推算的五年期多5900伙。
政府已觅得350公顷土地兴建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可满足长策目标的30.1万伙,觅得的土地量与建屋量均是历来最高。单位供应主要来自新发展区、改划用地、棕地发展等,但预计只有三分之一,即约10万伙能在第一个五年,即2026/27年或之前落成。私楼方面,政府预料未来三至四年,一手楼供应量约为9.4万伙,较去年增加2000伙。
报告又披露,全港居于不适切居所的住户数目为12.71万户,按年增加4.18%,亦是有长策以来新高。当中劏房住户达9.22万户,按年增加3200户;居于非住宅大厦的住户亦增加1400户,至7000户;另有2.21万户居于临时构筑物、5800户居于与其他住户共用单位。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早前提到关心香港房屋问题,期盼香港告别劏房、笼屋。陈帆昨日在记者会上,被问到会否在长策加入「告别劏房」的路线图,他表示,长策估算未来10年的公私营需求,会考虑住户数目净增长、受重建影响的住户、居住环境欠佳的住户,以及外来人口等因素,强调土地供应可满足43万个单位的需求,当10年后供应满足到需求,公屋轮候及其他居住情况都可得到纾缓。
就居于不适切居所住户数字再创新高,陈帆表示,最根本解决方法是造地及觅地建屋,而安排住户暂住于较适切居所,只是过渡安排,换取时间觅得更多土地。他续说,如果土地供应充裕,希望能满足市民「住大啲,住好啲」期望。
倡引入「私人参建」公营房屋
房委会委员、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认为,居于不适切居所住户持续增加,关键在于公屋轮候时间不断延长,政府须有效压缩规划程序和加快建屋,让第二个五年的供应可提早落成。
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认为,过往五年,政府不断重复公营房屋供应以「头轻尾重」形式落实,现时理应已经「到尾」,惟供应依然是「轻」,未来五年须「急起直追」。叶欢迎政府提出借助私营市场的专业能力加快房屋供应,建议可重新引入「私人参建」公营房屋,多管齐下增加供应。他又希望政府进一步「拆墙松绑」,加快大型造地计划及新发展区进度。
对于政府无具体时间表「灭劏」,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表示,担心基层市民难以在短期内告别劏房,建议透过增加公营房屋用地比例、加快市区更新项目、增建过渡性房屋等,回应基层市民住屋诉求。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