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香港萬象 > 详情

中转户盼上楼 近九百公屋养蚊

2022年05月23日 11:27:20  來源:文汇网

【本报讯】香港房屋问题长期严峻,不少基层家庭出于经济考虑无奈选择居于顶楼加盖屋、平台僭建物等违规改建的居所,惟该些居所随时可能收到清拆令,要住客限期搬迁。受影响家庭若无法按要求搬走,并获评估为无家可归者,很大可能会被安置于屯门宝田邨的临时收容中心及中转屋,3,100个家庭均面临长途通勤之苦。有房屋关注团体早前调查发现,本港有多达874间楼龄逾40年的公屋单位处于空置状态,近半已丢空逾一年,其中30%甚至已空置逾两年。团体建议将空置公屋改建为中转屋,供受清拆令影响的家庭原区转移。有立法会议员认为,建议有参考价值,但每个屋邨亦需保留一定数量的空房作临时应急之用。

本地房屋关注团体“关注安置政策联机”早前针对全港40年或以上的公共屋邨空置单位向屋宇署索取资料进行调查,并于昨日公布结果。

观塘葵青最多吉屋

结果显示,全港13个区有入伙年期达40年或以上的公共屋邨,合共 45个屋邨,截至去年底,874个单位处于空置状态,其中劏房林立的观塘区有317个(占36.3%),葵青区亦有154个(占17.6%)。空置年期方面,49.1%单位已空置12个月或以上,空置逾两年的单位数目有139个,占32.4%

空置原因方面,涉及“凶宅(单位内曾发生自然死亡、意外死亡或自杀事件)”的单位有198个,占整体 22.7%;其余则是先天原因造成,包括单位设计对残障人士不便、单位高于4楼但全座无升降机、有漏水等结构问题,以及单位临近垃圾房、冷气房、排烟道等。

团体为此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将入伙40年或以上公共屋邨内的空置单位改作临时居所用途;向公众公开屋邨内储物室、空格房数目的信息,研究改建成临时居所的可行性;全面检讨安置政策,所有受政府清拆或政府部门、法庭执法而无家可归者,一律可获安置前往空置公屋单位改建的中转屋暂住等。

临时居所愿降门坎

“关注安置政策联机”成员陈伟雄表示,空置公屋的自身结构性问题和历史原因造成轮候公屋人士不愿拣选该类单位,由于获派公屋者打算长期居住,对单位的要求相对较高,若改建为临时性居住的临时居所,居民或会愿意降低门坎,更为包容。他强调,不少受清拆令影响的居民都希望在原区获得安置,至少不希望远离市区搬到屯门,空置公屋亦是十分重要的房屋资源,望政府能善用观塘、葵青等区的空置公屋。

陈伟雄指出,据了解目前约有3,100户居民居于屯门宝田邨中转屋,另有约200户居民居于年底即将清拆的石篱中转屋,874间空置公屋与现有中转屋相比属可观数字,值得好好利用。他续说,香港的安置政策自2002年后已多年未作全面检讨,有必要进行一次大规模调查,统计全港违法居住单位数目,包括各区工厦、顶楼加盖屋、平台僭建劏房单位及没有入则劏房数目,再进行公众咨询,向可能受影响的住户征求意见,政府才可制定目标及财政安排,根本性地改善安置政策。

天台住户不愿离开生活圈

荃湾一间僭建顶楼加盖屋住户Grace昨日于记者会上表示,因经济拮据,她与两名子女已租住该个逾300方呎单位长达5年,月租约7,000元,同时正在轮候公屋,近期她接到屋宇署的清拆令,虽然未指明搬迁限期,仅是劝喻搬走,但仍给她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如果按照一般安置原则,她和子女很可能需要先入住屯门宝田邨收容中心,之后转入屯门中转屋。

Grace表示,顶楼加盖屋环境自然不算理想,但一家人已熟悉区内环境,且是自食其力,不靠政府补贴。她不愿接受安置,离开熟悉的环境,“现时街坊之间有什么病痛或我们有什么困难,都可以互相照应。但如去到那么远,便脱离了我们的生活圈子,不明白政府为什么要这样,顶楼加盖屋的环境我们都可以忍受到,也不是迫政府立即给我们上楼,只是想要一个安全感。”她并指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收容中心环境非常恶劣,认为如能在原区内获安排空置公屋单位做临时住所,会较为理想。

另一名荃湾区居民凌女士与Grace情况类似,她是一名单亲妈妈,与两名读中学的子女同住于僭建的顶楼加盖屋劏房。她于去年1月接到限期清拆令,3月已搬去屯门宝田邨。凌女士指她是新来港人士,人生路不熟,获朋友介绍才在荃湾家附近做清洁散工,子女也都在区内上学,搬去屯门后一家人每日要通勤两小时以上,时间和交通费都构成很大压力,希望政府能给予原区安置的选择。

石篱清拆户盼原区安置

较早一批的“安置政策苦主”许先生目前居于石篱中转屋,去年底房署通知他今年5月前需迁往宝田中转屋,这是他人生第二次面临清拆。在迁往石篱中转屋前,他居于深水埗一间顶楼加盖屋,因清拆令被送到石篱,一住就是十年,这次他实在不愿轻易搬走,希望与政府尽量协商。

许先生自述,已轮候公屋14年,他已有三次“睇楼”机会,目前已放弃一次,实在不想入住偏远的屯门宝田邨。现时像许先生一样留守石篱的约有30户,若一定要搬走,他们希望至少能在原区安置。他引述今次调查指出,葵青区空置超过1年或以上、入伙40年以上旧屋邨单位有94间(编按:154间),足够安置该约30户居民,望政府考虑建议。

“宝田可共融,为何葵青不可?”

他并质疑,屯门宝田邨亦是公屋和中转居民共居,其他公共屋邨为何不能效法,“屯门宝田邨并非只有中转屋用途,它同时有普通公屋户,为何其他屋邨(空置单位)不可以融入中转屋用途呢?”

议员促多搞配对善用资源

对于团体“关注安置政策联机”提出的建议,有立法会议员指,出发点良好,应减少空置公屋,但应优先在公屋成功配对上多下工夫,仅就个别单位考虑改建。另外有房屋团体表示,房委会已在落实部分建议,增加公屋利用,惟每个屋邨需维持一定比例的空置单位,作为居民应急安排之用,无法做到100%完全利用。

新界北立法会议员刘国勋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对改建空置单位的建议较认同,“改建是可以做,政府都应该考虑不同声音,不过做之前,需要做实地考察,是否转作中转屋就能发挥最大效用,800多个单位,是否每个都适合改建,都要具体处理。”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郑泳舜对于800多个单位长期无法获得编配感到诧异。他指,公屋轮候队伍目前有数十万之多,“条队咁长,应该唔会一个(愿意配对)都搵唔到。”他建议,应该在加强申请者与公屋配对上多下工夫,例如加快流转程序,或对这类空置单位加强宣传,强调公屋的首要目的仍是解决长期居住,仅就个别单位才考虑改建。

一刀切恐对轮候者不公

房委会委员、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昨日亦对香港文汇报表示,不反对善用公屋资源的建议,但实际执行层面确实有一定限制,或难以做到。他指,如果计算全港公屋有超过85万个单位,874个单位造成的空置率仅有0.1%(若以今次受统计的45个旧屋邨统计,空置率为0.44%),并不算高,难以说是房委会浪费资源失职。

他续指,公屋无法100%投入使用并非浪费,一般而言每个屋邨都会留有一定比例的空房做紧急备用,“例如个别单位爆水喉或者有突发问题,居民需要暂时安置。”另外,将未必符合公屋资格的安置人士直接安排到由公屋改建的中转屋,对于轮候公屋多年的申请者或有不公。

他说,对于改建屋邨的杂物房、储物室等,房委会已在着手进行,“这些(合理意见)我们唔会话唔做,但若将所有空格房都用于出租则会有困难,有的空格房是有通风用途的,无可能完全填满晒。”

三阶梯:临时收容→中转屋→公屋

(记者 文森)按现行安置政策,租客若因屋宇署的执法行动以致无家可归,租客可选择暂时入住屋宇署的临时收容中心,其间无须缴交住宿费,惟收容中心只供短暂居住3个月,临时居住人士有责任在入住后尽快另觅居所和迁出。目前香港有屯门宝田及大澳龙田合共两间临时收容中心。

临时收容中心颇为简陋。(受访者供图)

在入住临时收容中心期间,屋宇署会向在另觅居所方面有困难的家庭进行调查,以审核他们日后的安置资格,临时居住人士如被核实为无家可归且符合其他相关资格,可申请入住临时居所,并在中转屋中轮候公屋。目前本港有屯门宝田和石篱两处中转屋。随着公屋单位需求殷切,宝田中转屋部分单位已改为公屋出租;而石篱中转屋亦将于今年年底完成拆卸,改建为公屋。

临时居所的租金因人而异,若因入息及或资产超出限额而未获安置入住公屋的受影响人士,入住临时居所期间,须缴交330元至1,410元不等的暂准证费用;若为领取综援人士,可得到全额资助。

临时居所是1970年代港英政府安置区的延伸,当时设立安置区(后称临时房屋区),用作安置住在不适切居所(如寮屋、天台、笼屋)的居民。及后因居住环境恶劣(例如多户共享厨厕),政府决定于2000年底前清拆所有安置区 ,取而代之的是兴建临时居所作为安置政策下的临时居所。高峰时期全港先后建有6个临时居所项目,全部位于新界,后因使用率偏低,大部分被拆卸。(香港文汇报记者 唐文)

责编:陈楚发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香港文汇报记者康敬)澳门是联系国家与葡语系国家的重要桥梁,深度搭建好中葡平台是澳门未来着力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