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香港萬象 > 详情

千顷湿地缓冲区闲置“养蚊” 议员指政策画地为牢

2022年09月20日 12:36:38  來源:文汇网

◆立法会议员刘国勋指向身后一个早已“干塘”的巨型鱼塘,怀疑有人正在违法倾倒泥头。 (香港文汇报记者 摄)

(香港文汇报记者 文礼愿)香港住屋问题严重,不少基层市民住在环境恶劣的劏房及木板隔间房内,但另一边厢,全港面积超过一千公顷的湿地缓冲区被闲置“养蚊”。香港文汇报记者日前在立法会议员刘国勋带领下,走访米埔、新田及上水马草垄一带的缓冲区,发现不少地方杂草丛生,部分湿地鱼塘早已“干塘”,甚至被人非法倾倒泥头,生态价值微乎其微。刘国勋指出,湿地政策如画地为牢,规定地主必须用最原始方法保存,久而久之土地被投闲置散,既住不了人,甚至连雀鸟、水产也养不成。他促请特区政府重新规划湿地缓冲区,容许适度的经济活动之余,同时应拆墙松绑,包括缩细缓冲区面积,上调地积比,达至地尽其用之余,也平衡到生态发展,推动保育与发展共赢。

◆全港面积超过一千公顷的湿地缓冲区被闲置“养蚊”。(香港文汇报记者 摄)

现况一 鱼塘“动弹不得” 放防雀网也违规

全港约有1,800公顷“湿地保育区”,彷佛是“神圣不可侵犯”、动不得的“禁地”,而保育区与非保育区之间的500米范围划为“湿地缓冲区”,涉及1,200公顷,包括不少鱼塘,但除非有关地带已纳入分区计划大纲图上划作住宅发展用途,否则一律不准轻易大兴土木,即使用作渔业用途,也只限于最原始经营方式,就连在鱼塘上放置防雀网也随时违规。

事实上,香港鱼塘养殖业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开始萎缩,不少鱼塘经营者年纪老迈,其后代又嫌养鱼日晒雨淋太辛苦,多不愿意接手。苦无接班人下,加上发展限制多多,不少地主索性任由鱼塘荒废。

为了解荒废实况,香港文汇报记者日前与一直关注缓冲区发展的立法会议员刘国勋前往米埔、新田及马草垄一带视察,发现区内最少七成鱼塘已变成一池死水,杂草丛生,部分鱼塘甚至早已“干塘”。

其中,位于米埔一个面积约6万多平方呎的鱼塘内虽偶有几条鱼在游动,但塘水混浊,似乎久久未有人打理,而鱼塘旁边一块空地早已变成货柜场,停泊几架货车。刘国勋说:“政府以为鱼塘养殖就最能够保存生态面貌,但现实是传统的淡水鱼养殖法根本搵唔到食。部分地主曾想过引入新式养殖法提高产量,却连放部机器在鱼塘边都唔准。”

6万呎荒废鱼塘 至少可起500单位

据了解,其中一名养鱼户见雀鸟“偷食”的情况严重,想放置一个防雀网也被政府部门阻止,刘国勋叹道:“政府对养鱼户有少量补助,但不足以弥补雀鸟常来偷鱼带来的损失,所谓保育生态,最终最大得益者可能是雀仔,试问叫地主如何经营下去?”最“鸡肋”的是,即使地主采用最传统的养鱼方式,到头来如此多养鱼户竞争,真的还有利钱吗?由于苦无出路,该6万呎鱼塘被荒废。

刘国勋评估,该土地若用来建屋,至少可兴建500个单位,“现在任由它闲置晒太阳,实属可惜。”只要在建屋时进行适当设计,保留及妥善管理部分鱼塘,总比现在不开发,又缺乏保育的局面好,“政府应该释放部分湿地来发展,然后投入资金提升湿地的生态价值,包括设计多样性的生态结构,吸引更多野生动物。”

◆因淡水鱼养殖无利可图,湿地缓冲区内鱼塘多已无人打理。(香港文汇报记者 摄)

现况二 偷倒泥头难禁 如玩“猫捉老鼠”

离开米埔后,香港文汇报记者前往位于马草垄,湿地视察。沿途尽是一大片荒废多时的鱼塘,走到牛角山眼前有个面积达十多万呎的巨型鱼塘早已“干塘”,一滴水也没有,但怀疑有人偷偷将之用作倾倒泥头,后来被政府部门发现违反《城市规划条例》中的条文,近日被政府部门要求将之还原。

刘国勋慨叹道:“情况就像猫捉老鼠一样,有人想趁政府冇发现,偷偷在荒废鱼塘弃置泥头,谂住赚返小小钱,点知一旦被人举报,又要还原,但还原后是否做返鱼塘?可能又不是,因为养鱼根本无肉食,咁就任由块地自生自灭。”

他直言,特区政府这种既不发展,也不主动作保育的做法,令大好的缓冲区土地被白白浪费。他肉紧地说:“保育政策只是口号式,只在书面上的被动式保育,对于一些已荒废的鱼塘,政府部门也不会协助保育。”

刘国勋强调,真正的保育需投放资源,而不是“佛系”、不干预就算是保育。以新田为例,他认为整个新田科技城应兴建多些房屋及人才公寓,“土地用途应预留弹性及容许混合用途。”

现况三 昔日“打卡”胜地 禁开食肆“赶客”

特区政府在1997年完成《后海湾地区鱼塘生态价值研究》后,便再没有进行严谨的生态科学调查,跟进湿地环境的变化。有关的保育条例订明旨在为保护湿地保育区内鱼塘和湿地的生态完整,禁止进行会对生态价值带来负面干扰影响的发展。香港文汇报记者一行人到达上水马草垄生态园内的南屋仔。该处年前开幕,吸引不少人专程前往游览,欣赏北区鱼塘的日落美景之余,还可体验露营风味,令南屋仔士多成为“打卡”胜地。

为将上址打造成生态旅游热点,地主入纸为士多申请食肆牌照但被拒,南屋仔因此被迫闲置。据了解,由于南屋仔士多并非位于“湿地缓冲区”,而是位于“湿地保育区”内的「“自然保育区 ( 1 ) ”土地用途地带上,规划意向列明“除非必须进行发展以助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或者是绝对基于公众利益而必须进行的基础设施项目,否则此地带内不准进行新发展”,因此不能发展食肆。

刘国勋指出,保育湿地固然重要,但人与大自然是可以共融的,“容许在保育区内作有限度的经济活动例如开设一间小士多,方便游人来到时可暂作休息,并不代表会对生态构成破坏。莫非游人远道而来观雀,就连坐低食只鸡髀,饮杯嘢休息一下也不能吗? ”

促拆墙松绑 准适度经营

他表示,南屋仔旁的鱼塘以往有人打理,当时偶然见到一些雀鸟飞来觅食。自从士多关门大吉,鱼塘闲置,连雀鸟也少见,故促请特区政府一并检视对保育区的限制,与时并进,拆墙松绑作适度的经济活动。

就“湿地缓冲区”重新规划及发展,发展局在接受香港文汇报查询时表示,局方正联同相关部门检视现行的城规会审批指引,以平衡保育与发展为前提,简化或豁免一些与周边环境兼容而又不损害湿地生态的发展项目的规划程序。有关进展会适时公布。

他山之石:拓生态游低密度住宅 英湿地中心鸟语花香

湿地不发展就等于保育实属谬误,世界各地有不同例子证明发展与保育能共存,最成功例子是英国伦敦的湿地中心(Wetland Centre)。该处位于英国伦敦市西南方Hammersmith附近,原为泰晤士河自来水公司的水库,之后改为湿地中心,其成功之处是集保育、生态旅游及低密度住宅于一身,在该处观察到的野生鸟类便多达130种,还有大量昆虫、鱼类等野生动物栖息。

◆英国伦敦的湿地中心。

兴建房屋所得用于保育

该湿地中心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卖给发展商兴建房屋,所得资金用于保育,其余四分之三的土地则由荒地变成具特殊生态价值的保育区,以及大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兼顾发展和保育。

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黄元山认为,香港与其任由湿地缓冲区内的土地荒废或变成棕地,不如效法外国,在湿地发展便利游客或提供康乐活动的设施,一方面为业权人提供经济诱因去积极管理土地改善环境,另一方面能与附近的湿地产生协同效应促进生态旅游,一举两得。

他直言,很多人对保育存在误解,以为保存现况不变,生态环境自然形成,但如果能做好规划和合理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和资源,保育成效更高。特区政府亦可设立机制要求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生态补偿的措施,例如仿效九铁当年为了兴建落马洲支线而设立补偿湿地区。

数据显示,兴建该支线时要填平部分鱼塘,遂在邻近未受影响的鱼塘加强保育,包括每年投放资金制造人工退潮、活鱼供应等,打造适合雀鸟栖息的环境,及委任专家提升生态,令补偿区出没的雀鸟种类10年间增加近两成。

责编:陈楚发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