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记者 卢静怡、黄宝仪 东莞报道)"久别之后踏上这片热土,非常激动!"23日到25日,香港传媒高层人士大湾区参访团在广东进行考察。此次参访团规格高,由香港中联办组织,成员由本港18家主流媒体高层组成,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担任顾问。在行程最后一站,担任参访团团长的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兼大公报社长、文汇报社长李大宏接受香港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这次参访团来到广东,亲身感受到广东上下"聚焦新发展 激发新动能"的新气象,发现和发掘到大湾区建设的很多新机遇,大家都倍受鼓舞,也感慨万分,深感"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急起直追,把过去三年因为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
25日上午,参访团来到深圳河套合作区参观。透过玻璃幕墙,参访团成员看到缓缓流过香港和深圳之间的深圳河。河畔一侧布满农田的是香港新界,另一侧是高楼林立的深圳河套片区,一河两岸的景色差异给观者带来奇特的错位感。有参访团成员忍不住感慨,广东高质量发展不断在加速,香港也应该赶紧动起来。
李大宏表示,参访团此行亲身感受到广东的新气象,发现和发掘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很多新机遇。(大公文汇记者黄洋港 摄)
对内地飞速发展感到意外又惊喜
"在河套看到深圳高楼大厦和香港鱼塘湿地的强烈对比,给我很大的冲击。环境保护当然重要,但目前是香港已经对自己太多制约,反而影响了发展。"参访团成员、《巴士的报》社长卢永雄表示,广东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各方面大项目、措施都"嘭嘭声上",香港应该要急起直追。"香港过去是讨论太多、行动太少,思考太多、远见太少。"他认为:"目前香港的速度还是太慢了。我觉得香港的心态有一些故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香港如果能与广东同步发展,会有很大空间。"
对湾区内地的飞速发展感到意外又惊喜,是不少参访团成员的共同感受。参访团成员、《香港经济日报》总编辑曾世明表示,这次参观比亚迪看到企业拥有很多技术专利,是很直观的体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内地发展非常迅速,而很多香港市民过去三年都没有来过内地,应该亲身过来感受一下,这个跟看媒体报道是不一样的。"
参访团成员、香港商业电台新闻及公共事务副总监张秀云更直言,以前自己对东莞的印象就是遍地加工厂,想不到东莞都有散裂中子源这样的高科技,感觉大湾区内地各个城市都在科创方面不断发力,"内地在发展方面的决心值得香港借鉴,目标确定之后就各界一起努力,香港为什么发展速度慢了,就是因为有太多不同的声音。"
当然,看到存在差距,更看到希望和信心。张秀云认为,香港具有"一国两制"、国际视野的独特优势,如何用好香港人才、资源、国际化的优势去进行创造很重要。此外,香港还可以发挥联通海内外的桥梁作用,将科研成果带出去、引进来。大湾区各地确定各自定位,加强分工合作就一起能把事情做好。
粤港优势互补定能创更大奇迹
李大宏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说,曾经,香港人在狮子山下创造了香港奇迹,改革开放之后深圳人又在莲花山下创造了深圳奇迹。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之下,粤港两地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李大宏表示,人文湾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篇章。媒体人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各自优势,搭建更多平台,采集和发布对港澳年轻人在湾区内地各城市创业、就业、学业有用的信息,讲述他们创业发展的成功故事和奋斗精神,凝聚社会各界对加快大湾区建设的共识和信心,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大湾区建设中,让大湾区的发展速度更快一点,质量更高一些。
冀有机会与同行到访内地其他城市
作为参访团团长,李大宏对香港中联办为此次港媒高层广东行活动所做的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表示感谢,也向广东省领导,以及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的领导和有关企业、项目负责人,为参访团行程所做的精心安排致以诚挚谢意。
他说,这次参访活动行程很顺利很圆满。而这只是一个开端,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与同行们一起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再走一走,更期待到祖国内地的其他省市多看一看。香港传媒人将利用好香港对外传播的独特优势,向内地、香港乃至海外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和广东故事。
日前在中联办春茗活动上,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邀请香港传媒"多到内地走一走、看一看",希望大家踊跃参团访粤。2月23日,由18家香港传媒高层人士组成的参访团从香港出发开始三天行程,先后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参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会见参访团时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动实践,为三地媒体新闻宣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更为广阔的舞台。希望香港传媒界的朋友继续关心关注广东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大力宣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部署和工作进展,真实反映大湾区给三地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创新创业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同时积极面向国际社会加强宣介推广,以全面、真实、立体的报道,向世界展示大湾区良好形象和发展前景。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卢新宁担任参访团顾问,出席了黄坤明书记会见活动,并参加与广州、深圳等市主要领导会谈等参访活动。她表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香港与广东始终密切协同、彼此成就,此行让大家亲身感受到了当前广东热气腾腾的发展场面。期待以此次访问为契机,进一步增进粤港传媒界相互了解,推动两地媒体交流实现双向奔赴、加速升温,合力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更好促进香港各界抢抓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特稿:挂满多国证书 5米专利墙引赞叹
(记者 卢静怡、黄宝仪、李望贤 深圳报道)25日,香港传媒高层人士大湾区参访团来到深圳比亚迪考察。对于刚刚荣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这一国产汽车品牌,参访团成员对其技术创新经验深感兴趣。走进比亚迪展厅内,一面5米多高、证书摆得密密麻麻的专利墙引来参访团成员的阵阵赞叹。这面专利墙上所挂的专利证书来自不同国家,除了中文外,还有日文、韩文、英文、法文等多种文字,足以体现比亚迪全面推行"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的发展战略。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是从比亚迪3万多件专利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据了解,截至2021年4月,比亚迪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3.2万项、授权专利约2.1万项。
比亚迪展厅内,一面5米多高、挂满证书的专利墙引来参访团的惊叹。(香港文汇报记者卢静怡 摄)
参访团成员亲身试新车
在展厅内,停放着几款比亚迪最新型的电动车,参访团成员饶有兴致地向工作人员详细咨询汽车性能,还有不少参访团成员直接坐上驾驶座,手握方向盘,亲身体验新车的舒适度。一辆红色流线型车身的红色概念超级跑车成为现场目光焦点,引来参访团成员不断拍照。
旁边还有一面墙,专门展示了为比亚迪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工程师的照片和简介,足以看出比亚迪公司对科技人才的尊重和爱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据悉,比亚迪所在的深圳坪山区,汇集了华先医药、深圳北芯等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深圳的产业强区。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总部位于深圳,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2022年跻身世界500强并迎来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一区一园一城 形成半小时科研圈
(记者 卢静怡、黄宝仪、李望贤 深圳报道)25日,香港传媒高层人士大湾区参访团来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考察。深圳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现场介绍称,随着交通配套完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香港科学园、深圳的光明科学城将形成半小时的科研圈。此外,深圳园区的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日趋活跃,现有5家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未来可容纳约1,500名香港创新创业青年,河套合作区将成为深港科技合作的沃土。
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黄伟在现场为参访团介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具有区位、制度、空间载体独特等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在跨境合作方面也有独特优势。"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浚现场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深圳园区总占地是3.02平方公里,与港方园区只有一河之隔,跨境接壤,可说是深港之间科技创新合作最直接对接的一个点。
河套合作区内已有四条地铁通车
王浚称,目前园区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已有4条地铁在园区内通车,还有2条在建,未来还规划有4条城际铁路通过该区域并将在区域内设有站点。"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互联,园区将和香港科学园,还有深圳的光明科学城,形成半小时的科研圈,跟广州、东莞、惠州等优势产业资源集聚的城市形成一小时的产业圈。"王浚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具备了集聚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资源,也汇聚了全球的高端科技创新资源要素,联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独特优势。
责编:陈楚发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