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科技是我们的未来,创新更是我们的动力。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蔡文豪 摄
(香港文汇报记者 黄子龙)“科技是我们的未来,创新更是我们的动力。”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在接受香港文汇报等多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而香港的优势是基础科研,大湾区其他城市在下游生产力上具备优势,如果香港可以巩固中游,把研发成果产业化,整个大湾区便能互补互利。目前,本港研发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约1%,他期望未来可增加至2%,而目前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研发成果产业化。
在谈到香港在创科方面的优势时,李家超自豪地指出,香港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5个百强大学的城市。“香港本身的基础研究非常优越,由于香港也是国际化城市,许多外国人都非常熟悉香港,并希望通过香港发挥自身所长,更可以进入内地市场,这些都是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固有的优势。”
发挥固有新兴优势 效应加倍
他表示,国家的创科政策很全面,加上现届特区政府一改以往“积极不参与”的概念,再融合高效市场、有为政府,香港既有的优势依然存在,加上许多新兴的优势,相信这种竞争力应该是加倍的,而速度方面也不会低于其他地区。
“香港有大湾区城市的优势,我们可以不需要浪费时间相互竞争,而是用大家的强项互补,实践可发展的项目。竞争需要消耗的时间、资源、人力等,我们都不需要消耗,我们就能比所有人都快。”
李家超认为,在创科的发展上,香港在上游的基础科研上具有优势,有70%的科研被评为国际卓越水平,而大湾区其他城市在下游生产力上具备优势,如果香港可以巩固中游,把研发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整个大湾区便能互补互利,建造创新生态圈。
培养百个研发团队 投资百亿
新一届特区政府在推进国际创科中心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李家超指出,香港未来要强化科研成果落地变成产业,因此特区政府设立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培养最少100个有很大可能的研发团队,帮助他们把研发变成成果。这些研发团队,有很大可能会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
同时,特区政府成立了“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以及全新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希望通过政府投资,以及引进一些龙头企业,增加民间对科研的信心,吸引更多人愿意投资科研。李家超指出,现时香港研发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约1%,期望未来可增加至2%。
要发展创科,人才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李家超认为,香港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国际化,可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而特区政府新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颇具竞争力,因为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的人才都可以前来香港,没有特别要求,在计划推出后一个月,已收到数千个申请,大多符合要求,可见其吸引力相当大。
李家超上任至今,特区政府已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共同投资基金”,并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还到泰国、中东等地区访问,招募不同的企业到香港,为香港建设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作出了努力。因此,他对香港未来发展的看法“很积极,也是很有信心的!”
港深共识:订政策换位思考保共赢
“一个队伍跑得远,另一个队伍跑得快,还有一个队伍跳得高,那么当所有队伍连手的时候,整个队伍就跑得远、跑得快,又跳得高,这就是大湾区的概念!”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在接受访问时提到,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特别是深圳“是强强合作,而非互相竞争”。他强调,合作更高的一个层次是融合,想政策的时候要换位,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正确的方法,确保共赢,香港和深圳就有这个共识。
香港和深圳的19个合作专班中,有一个是为“北部都会区”建设而设的。图为“北部都会区”内古洞北新发展区构想图。 数据图片
李家超表示,自己上任后就成立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希望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大湾区建设。在港深合作方面,香港已和深圳组成19个专班,涵盖多个领域,其中一个是针对“北部都会区”的建设。“北部都会区”不只是香港的新引擎,也是跟深圳融合起来,互相呼应,产生协同效应,“让香港和深圳从地理效应所谓的限制,变成一体化去变化,相信可令’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更快、更强、更有效益。”
河套作两地融合尝试
“譬如,河套地区与深圳只是一河相隔,希望可变成‘创新区’,区内有许多创新的合作,包括人流、物流、数据流等。”李家超认为,要尽可能克服有关港深法律系统不同,让“一区两园”的概念融合起来,让“创新区”有更远的流通,可以覆盖或辐射到其他地方。“如果这个模式在河套成功的话,就可以放在其他合作领域的上面,那么整个大湾区的融合,将得到更高的提升。”
“深圳发展得很快,香港也有自己的优势,相信与深圳强强连手,定能更有效率。”李家超强调,合作更高的层次是融合,即是“我知道你有什么优势,你也知道我有什么限制,弥补你的限制,你也让我们的优势在你的地方发挥,而且想政策的时候要换位,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正确的方法,确保共赢”。他指出,香港和深圳已有共识,大家都知道更有效率的做法,不会浪费时间在互相竞争上。
李家超表示,香港在引入人才方面,可协助深圳有更高的发展。香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亚太区东盟区域优势以及国际化的优势,希望从这几个方面,和深圳融合起来发展。同时,香港在土地方面有所限制,深圳土地方面的供应比香港有优势,因此未来可想一些共同合作的方案,就能达到优势互补。“大家都同一角度去看问题,那么这个共识也是跟深圳融入共同发展的一个大优势。”
为“引进来”“走出去”添动力
无论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还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都面临“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课题。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接受多间媒体访问时表示,香港要利用好“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引进来”即引进龙头行业和人才,以至让他们通过香港到内地不同的城市发展;“走出去”是要让内地城市通过香港走向世界,以及经过香港输出中华文化。他强调,文化艺术可提升每个人的素质,也能令香港更具吸引力,因此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是香港巩固优势、提升竞争力重要的一环。
在“引进来”方面,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已成立了“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共同投资基金”,重点希望引进一些龙头行业来到香港,同时培养本地企业,带动香港发展。同时,“引进来”还包括引进人才,特区政府开创性地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目标每年最少引入35,000名人才。
“亚洲是上世纪发展引擎,中国更加是引擎中的主要引擎。”他指出,很多(外资)企业希望在香港落地,利用香港在投资、融资方面的优势,再进入内地不同城市发展,亦为“请进来”带来方便,而香港与世界联通,建立了一些平台,许多内地城市希望经过香港“走出去”。“香港已设有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2间中国科学院联合实验室,很多与外国一些大学经过共同平台研发的项目,这也是香港‘引进来走出去’的重点。”
拓中外文艺交流有清晰目标
李家超于2月初率团到中东访问,为“引进来”、“走出去」走了一大步。他指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中东企业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因为香港在投资融资方面具有优势,许多企业愿意把区域总部设在香港,进而把香港视为跳板,进入大湾区其他内地城市。
他指出,中东国家也知道自己不能仅依靠产油,未来需要更多元化地发展,看到科技是我们的未来,因此在科技的投入很大。“他们明白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许多投资公司都希望到香港投资。”
“文化艺术能提升生活素质,也能提升香港的竞争力。”李家超表示,艺术文化是所有人都认同并应该欣赏的,可提升每个人的素质,“每年举办巴塞尔艺术展、其他文化艺术展、高峰论坛等,为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而努力。”他说,特区政府已成立了文化委员会,会于年内协助最少4个项目、最少20个新成立的艺术团及最少30个新进入艺术的人士。
责编:陈楚发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