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在拓土建屋上全力提速、提量、提效、提質,初見成效。行政長官李家超2日表示,明年將有2000個公屋單位平均提前半年上樓,未來將有1.2萬個公屋單位平均提前3個月至18個月上樓。第六屆特區政府上任一年,取得如此成績殊為不易,未來需要繼續開拓進取,解放思想,為民生辦實事,見實效。
房屋問題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房屋問題解決得好不好,堪稱香港良政善治的試金石。新一屆特區政府將解決房屋問題當作重中之重,既有行動目標也有路線圖,包括進一步拆牆鬆綁,加快覓地建樓速度;為上樓時間「封頂」,任內實現平均上樓4.5年的目標;以及為房屋面積「封底」,單位面積不能少於260呎,一度大行其道的「納米樓」將成為絕響。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舉措,體現了特區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決心。
目前公屋上樓平均輪候時間為5.3年,比一年前的6.1年減少了8個月時間,這對棲身不適切住所的基層市民來說,是盼望已久的好消息。特區政府說到做到,非常務實,未來平均上樓輪候時間有望進一步縮短。
特區政府開了個好局,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時也要看到,房屋問題是長期累積下來,屬於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全解決。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困難要一個一個的處理,特區政府需要時間來解決房屋問題。與其設立過高的目標而不能實現,不如實事求是,特區政府堅持任內將輪候上樓時間壓縮至4.5年的目標不動搖,符合實際情況,也是進取的做法。
事實上,解決房屋問題要迎難而上,需要政府的高效統籌推動,也需要創新思維。政府將推出全新「簡約公屋」,在未來五年興建約3萬個單位,將原本12.8萬個公屋單位總量推高到15.8萬。政策一出,各部門付諸實踐。首批簡約公屋已選址屯門等地,設計連建築工程費已完成評估,立法會亦已通過撥款,建屋程序隨即展開。
長遠的土地規劃是解決房屋問題的關鍵。經新一屆特區政府覆檢後,香港未來十年土地供應達3280公頃,足夠興建逾49萬個單位,高於每十年43萬個單位的需求;施政報告更首次公布可作住宅用途的「熟地」時間表,為土地供應定下清晰目標;發展局已向立法會提出精簡發展土地法定程序的條例修訂草案,大刀闊斧,省卻重複程序,切實加快拓地,體現了敢於作為的新作風。
未來幾十年香港拓土建屋所依重的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兩大發展規劃,都是大手筆,也都涉及錯綜複雜的利益博弈,阻力不會小,困難不會少。特區政府可以總結過往得到的經驗教訓,碰到困難不能繞道走,遇到阻力不能和稀泥,必須以香港的長遠和整體利益為依歸,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用勇氣和智慧,向目標邁進。
良政善治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體現在每一項政策、每一個實際行動之中。評價是否良政善治的標準,就是看是否能做事、會做事、做成事,以民為本,勇於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籬,讓社會各個階層都能公平地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這也是香港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