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第29届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及亚洲影视娱乐论坛(EntertainmentPulse)于3月17日揭幕。本届影视展吸引来自42个国家及地区逾7,600名业界人士参与,推动跨地区、跨媒体、跨业界的交流合作,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角色。
作为本届的焦点,大会首次推出“人工智能影坊”(AI Hub)试点项目,由香港贸易发展局(TDC)、香港电影后期专业人员协会(AMP4)及香港电影制作发行协会(MPDA)联合主办,汇聚10家参展商展示创新方案,涵盖制作、后期制作、发行及宣传等多个范畴。一连4天的展区活动共吸引超过3,900名业界人士参加,探索全球顶尖AI技术与影视应用可行方案,并展现人工智能如何重塑香港电影产业链。
此次AI Hub展区由三大技术主轴贯穿展示,从实验到实践,勾勒未来制作蓝图,涵盖前期制作、拍摄、影像及声纹制作,形成一条完整的人工智能制作流程线。最特别的是,这些科技既能为影视行业带来AI化的转变,还能提供文化数码保育的功能,更展示以3D扫描与数字孪生技术永久保存如太白海鲜舫等历史场景。
开幕日下午,大会启动仪式结束后,主礼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贸发局主席林建岳博士等一行贵宾,在香港电影后期专业人员协会会长麦振鸿的陪同下,首站参观AI Hub。麦振鸿现场展示两大核心技术:一是搭载专业AI对焦功能的机械狗摄影系统,二是基于AI技术的实时人物面部替换方案,展现了AI在影视制作中的巨大潜力。
这套摄影平台结合六足行走机械狗,配备AI光学影像稳定技术及ND滤镜的8K高阶数码电影摄录机,能自主适应复杂地形并保持镜头稳定,实时传输拍摄画面至控制中心。此技术未来可应用于危险场景或狭窄空间拍摄,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并大幅降低人力与设备成本。而“实时换面”技术则以单张照片为基础,透过生成式AI实时重塑演员面部表情与年龄特征,令在场嘉宾惊叹不已。麦振鸿随即向嘉宾解释:“这些创新既能提升制作效率,更为创作及表演艺术提供另一全新的发挥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惊喜现身AI Hub展区,以示支持,在体验“实时换面”技术后惊叹不已,并在接触到AI机械狗拍摄系统时,驻足研究,细心询问其操作原理及应用环境,体验到未来与人工智能协作的可行性。他指出:“AI应用伴随复杂的版权与伦理问题,需业界与法律界共同探讨保障机制。”对此,麦振鸿亦回应,是次AI Hub亦特别安排了两场法律研讨会,有知识产权署助理署长许丽珊在“版权与人工智能”研会中,针对当前的法律框架向大众讲解;而“AI虚拟偶像法律前瞻”场次则探讨数字人肖像权归属等新兴议题。
至于人工智能影坊的启动典礼则于3月18日在AI Hub展区内举行,来宾星光熠熠,除了电影专业界如吴思远、钱嘉乐及田启文等出席外,还有来自大学及科技界的代表,见证跨界合作所勾勒的产业蓝图。典礼致谢词上,香港贸发局服务业拓展总监张诗慧强调,AI Hub是应对技术转变的战略性尝试,旨在为业界搭建跨界对话平台。香港电影制作发行协会理事长黄百鸣则呼吁业界拥抱技术的转变,强调AI不是取代创意,而是释放创作者的潜能。
作为AI Hub的推手,麦振鸿讲述AI Hub的三大使命:第一是整合产业链,串联影视界、科技研发机构与学术单位,共同开发适用工具;其次是培育人才,透过实战工作坊与学界合作,储备AI时代的影视专才;第三是探索新模式,从AI辅助前期规划、智能虚拟拍摄到声纹后制技术,重塑人工智能制作的全流程。他强调:“大家不一定要认同AI的能力,但一定要正视AI已存在!”作为汇聚AI应用于行业的首个试点,面对资源不足的挑战,他期望香港政府能关注业界的需求,提供更多资助,以促进业界更快从AI中找到新商机,为香港整体经济作出贡献。
启动典礼的压轴环节是播放以AI生成的动漫短片《声影传承》,并运用AI声纹克隆技术,让香港的配音界泰斗丁羽叔以“数码”方式活现于来宾面前。虚拟角色能以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多语发声,更再现其标志性抑扬声线,现场与丁羽真人互动,相当生趣,引发全场热烈掌声。
此外,适逢动画电影《哪咤2》热潮席卷全球,EntertainmentPulse联同AI Hub以“整装待发:迎接人工智能新机遇”为题举办论坛,并特别邀请该片全流程制作方、上海红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及熠熠和光,分享利用AI制作特效的经验。熠熠和光副总经理兼项目总监刘保妤表示:“我们应善用人工智能。”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际红亦在论坛上强调,掌握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力就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为期四天的AI Hub在展区内同步举办19场不同AI专题研讨及结合人工智能的虚拟制作工作坊。在教育专题研讨会中,无论是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浸会大学电影学院,还是理工大学数码媒体,都呼吁大学应加快步伐掌握AI应用于教育,同时一致要求政府增加AI研发资源,避免香港在技术应用赛道落后。
麦振鸿预测:“未来两年,AI将深度参与剧本创作、动态捕捉甚至演员表演的训练,但大家不要担心,因AI的出现,反而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人类在艺术方面的判断和审美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
此次AI Hub的试点成功凝聚了业界的力量,为推动香港影视产业迈向人工智能协作的新纪元奠定了基础,并正在改写光影艺术的未来方程式。正如麦振鸿在启动典礼致词时所说:“AI的引入与人类创意的融合,将使我们在影视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只有在这种平衡中,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出AI的潜力,为香港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最后,他总结道:“AI不是答案,而是镜子,映照出影视的无限可能!”( 编辑 杨火灿)
责编:温倩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