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軍事 > 详情

走進中國常規導彈第一旅 曾創導彈部隊多個首次

2016年08月22日 16:30:39  來源:環球時報

【本報訊】據環球時報報導,“我們能打勝仗嗎?”在位於江南的中國常規導彈第一旅的營區裏高懸這樣的字幅。8月16日,該旅旅長施湘陽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給出的答案是“能”!作為一支從未經歷過戰爭的部隊,究竟是憑什麼有這份自信的?近日,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組織“講好強軍故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走進火箭軍。《環球時報》記者走進這支核常兼備的導彈部隊,試圖尋找答案。

創造導彈部隊的多個“首次”

該旅是解放軍序列中首支常規導彈旅,成立20世紀九十年代初,自此開啟了中國“核常兼備、雙重威懾”的格局。2015年發佈的國防白皮書中對第二炮兵(在此輪軍隊和國防改革後更名為火箭軍)的描述是:第二炮兵按照精幹有效、核常兼備的戰略要求……完善核常兼備的力量體系,提高戰略威懾與核反擊和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其中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就是指常規導彈部隊。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旅指揮大樓進門處寫著“首戰用我,用我必勝”8字標語。對此,施湘陽旅長說,常規導彈具有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突防強的優勢,是撕網斷鏈、破擊體系、奪取戰場綜合控制權的殺手鐧,因此起著當先鋒打頭陣的作用。

作為首支常規導彈旅,該部隊有一系列的榮譽——組建不到一年,就全面形成實彈發射能力;組建第二年全面形成作戰能力;組建第三年,列入全軍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組建以來,該旅武器裝備經過多次換型和加裝改制,曾創造裝備換型列裝3個月形成發射能力的記錄,接收新型武器裝備40天圓滿完成發射任務。2011年7月,該旅千裏機動挺進西北大漠,完成組建以來的第100發導彈發射,導彈準確命中目標,成為戰略導彈部隊歷史上首個“百發百中旅”。

訓練不等於打仗,怎麼辦?

作為一支從未經歷過戰爭的部隊,憑什麼能做到“首戰用我,用我必勝”?訓練時的“會操作”是不是就一定意味著“能打仗”?平時“能打彈”是不是就意味著戰時一定“能打贏”?

施湘陽在火箭軍服役長達27年,先後擔任兩個導彈旅的旅長。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後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施湘陽舉例說,2014年該旅進行了發射單元連續發射的作戰檢驗。這次檢驗是嚴格按照作戰要求設置戰場環境,發射時間沒有事先定窗口,當時在高原環境,天氣惡劣,風速很高。在第一發彈的發射中,該單元順利完成任務,但第二發彈發射時,所用時間比設定作戰流程超了26秒。但在平時訓練中,卻能提前兩分鐘完成發射任務。

施湘陽認為,訓練和打仗是兩個環境、兩種狀態,不能指望戰時超水準發揮,“訓練沒有討巧的方法,只能從嚴從難。”

要通過反復練習將幾十個動作練成一種本能,形成肌肉記憶,在任何情況下不假思索地做到開關摸准按鈕按准,這是施湘陽對部隊官兵的要求。在模擬導彈發射現場,《環球時報》記者仔細觀察發現,一輛導彈車上空“大雨傾盆”,操作手身穿厚重的防化服,另外兩輛則遮蓋了綠色的偽裝網。施湘陽介紹說,戰鬥發射訓練就是要在全戰術背景下訓練對導彈武器的操作使用。“在應對防護武器的條件下,操作員都是身穿防化服全防化操作,隔了一個防護面具,瞄準就非常困難,這都需要訓練。”

在旁邊的空地上有戰士在做俯臥撐,有些在快速跑步。這是該旅自創的一種特殊訓練方式。訓練場上和實戰環境最大的差異在於心理緊張會導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現象。而通常做完50個俯臥撐後,也會出現心跳加快、甚至手會發抖的情況,但官兵必須做到口令動作爐火純青,一個都不能錯。

克服“戰鬥力冬眠期”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的另一個細節是在該營區內行駛的車輛夜間是不開大燈的,都是微弱的防空燈。據介紹,這是該部隊24小時強化作戰要求的一個體現,要應對夜間作戰的實戰要求。2015年,該旅擔負火箭軍夜間訓練試訓先行任務,探索出夜暗條件下兵力展開、火力突擊、隱蔽偽裝、防衛戰鬥等一大批行動方法和組訓方法。施湘陽說,現代戰爭的首戰都是發生在夜間,世界強國都非常重視夜間作戰訓練。以前在夜間的訓練就被叫做夜訓,實際上只有在夜間的作戰行動訓練才能稱為夜訓。此外,該旅會即時通報衛星臨空情況,讓部隊即時採取反偵察監視的措施,做好偽裝和規避。

施湘陽認為,24小時強化作戰要求能讓戰鬥力保持新鮮度。不定時進行無預告的百公里戰備拉動,拉動中設置不同路況,部署藍軍襲擾,進行全要素實戰檢驗。

基於這些貼近實戰化的訓練,施湘陽對於《環球時報》記者關於“用我為什麼能必勝”的提問給出了非常有信心的肯定答復。儘管該旅並未經歷過戰爭,“但要緊盯對手,以作戰方式訓練,以訓練方式作戰,通過訓練研究戰爭設計戰爭,掌握戰爭制勝之道”。施湘陽堅信,資訊化戰爭要求聯合制勝,常規導彈部隊具備能打勝仗的能力,是融入聯合作戰體系的入場券;而聯合作戰強化的是精准協同,作為體系行動中的要素,戰區賦予的任務要精准完成,各軍種要密切配合,精准行動。

火箭軍是技術密集型部隊,技術和戰術的高度融合,高技術武器裝備與高素質人才缺一不可。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曾宣稱,中國導彈部隊存在“戰鬥力冬眠期”。施湘陽解釋說,這曾是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一個現象。以前老兵退伍後人才無法及時補充,戰鬥力會出現週期性波動。現在,在軍隊和國防改革中,隨著徵兵時間的調整,兵員先補後退。同時,部隊加大了士官比例,這種波動性已經得到很大改觀。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香港文汇报记者康敬)澳门是联系国家与葡语系国家的重要桥梁,深度搭建好中葡平台是澳门未来着力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