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再一次把我們帶回那個鼓角爭鳴的時代:三十萬草鞋赤足,兩萬五千裏長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一步步踏響了民族復興的最強足音, 驚醒了一個沉睡的民族,餘音繚繞,千秋不絕。我們紀念長征,緬懷的是一個時代最堅強的志士,最堅定的信仰,最艱苦的戰鬥,最悲壯的跋涉,最震撼的史詩絕唱。】
沉重的歷史不應被輕薄地掠過,更不應被塵封和遺忘。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深切懷念方志敏和他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十軍團)。這支隊伍以“血戰東南半壁紅”的英雄壯舉,有力地配合和策應了中央紅軍主力戰略大轉移——長征,並為此付出了慘烈的代價、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題記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也是方志敏殉難81周年。
長征勝利:不應忘卻的紀念
8月上旬,我和妻子曾豔應邀陪同84歲的岳母、方志敏烈士女兒方梅赴浙江省開化縣參加“中共浙皖特委成立80周年”紀念活動,還走訪了鳴鳳堂等革命舊址。鳴鳳堂一樓大廳正中懸掛著“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隊旗,二樓左側是一間長方形閣樓,樓上標明“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方志敏同志臥室”,室內陳列著方志敏當年睡過的床鋪和用過的臺凳、馬燈等物品,令我們感慨不已,思緒萬千。
離開開化後,我們仨又來到淳安縣,在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朱華民等的熱情引領下,瞻仰了新近落成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方志敏《清貧》館)以及茶山會議舊址、白馬抗日先遣隊烈士紀念碑等。尤其是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館內布展以“鐵血軍魂”為主題,分啟程、征戰、重整、浴血、新生、人物春秋六大板塊,詳盡地再現了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那段悲壯歷史。紀念館大門左側豎立著幾個醒目大字——“長征從這裏開始!”令我駐足良久,凝視良久,思量良久……
是啊,沉重的歷史不應被輕薄地掠過,更不應被塵封和遺忘。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深切懷念方志敏和他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十軍團)。這支隊伍以“血戰東南半壁紅”的英雄壯舉,有力地配合和策應了中央紅軍主力戰略大轉移——長征,並為此付出了慘烈的代價、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方志敏:中國工農紅軍的卓越將領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方志敏從南昌回到贛東北“重起爐灶再幹”,領導弋(陽)橫(峰)暴動,在“兩條半槍鬧革命”的基礎上,於1930年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1931年率部轉戰閩北連打11仗,仗仗皆勝;1932年創建了橫跨閩、浙、贛、皖四省邊界、擁有近50個縣、中心地區人口達百萬的贛東北——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把贛東北革命根據地譽為“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的根據地,稱讚贛東北省的蘇維埃工作是“蘇維埃工作的模範”。
方志敏歷任中共弋橫中心縣委書記、閩浙贛省委書記,贛東北省和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十軍政治委員、閩浙贛軍區司令員、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等職,領導贛東北和閩浙贛蘇區軍民進行反“圍剿”鬥爭,與黨內立三路線、王明路線作鬥爭,配合中央蘇區進行反“圍剿”作戰,戰功顯赫;曾當選為第一、第二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和第二屆主席團委員,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委員。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授予方志敏紅旗勳章一枚,還授予紅十軍全體指戰員獎旗一面,以嘉獎方志敏和紅十軍為建設紅色政權英勇奮鬥而立下的功勳。
此時的方志敏剛剛步入而立之年,可謂胸懷大志、風華正茂、卓有建樹,本當完全可以為黨的事業、為他矢志以求的“中國民族在帝國主義羈絆之下解放出來之早日成功”繼續施展抱負和才華,再建功立業。然而,為了配合中央紅軍主力實行戰略轉移——長征,方志敏和他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十軍團)卻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下期續)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