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
美軍航母編隊進入南海的消息,這些天漸漸降溫了。沒有鬧出預期的“大動靜”,美國估計有些不甘。
南海到底發生了什麼,各國態度大反轉?
其實,僅僅1年前,南海的“水溫”還很高。
去年6月,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終裁決”,包括美國在內的域外國家乘機煽風點火,將南海緊張局勢推向了高峰。
讓美國大跌眼鏡的是,這之後,南海博弈劇情“大反轉”。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訪華,菲律賓不再跟著美國吆喝。這其中或許有杜特爾特的個人因素,但換個角度看,對美國不怎麼感冒的杜特爾特能當選總統,反映的又何嘗不是菲律賓的民意?
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國,這一次也各有各的考量。
1、各國都要張嘴吃飯
美國攪合半天,除了把水攪渾,一只皮皮蝦的福利也沒帶給周邊各國。中國又是“一帶一路”,又是亞投行,一套合作共贏的組合拳打得風生水起。再看美國大選後,國內吵來吵去,國際政策常令包括盟友在內的各國措手不及,特朗普政府到底靠不靠譜,許多人心裏沒底。
跟著美國對抗中國,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各國都要張嘴吃飯,更要持續發展,與中國互利合作,這筆賬怎麼算都比跟著美國這趟前途不明的渾水要划算。
2、南海不是中東
退一步講,對於南海周邊各國來說,南海風平浪靜,和平發展才有指望。倘若陷入戰火紛爭,真正受損的將是自己。
美國極力加劇南海緊張局勢,打著維護“航行自由”的旗號大兵壓境,背後的目的各國心裏雪亮。
南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是重要的國際航道。美國搞亂中東的前車之鑒,南海周邊各國恐怕心有餘悸。政權更迭還是小事,陷入連綿不斷的戰亂才是傷筋動骨的大事。
南海不是中東。維護南海穩定,避免武力衝突,應該是各國的共識。
3、中國實力今非昔比
東南亞離中國近還是離美國近?這恐怕是各國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今日中國,軟硬兩手實力都已今非昔比。有些是我們在新聞報導裏能看到的,比如三大艦隊聯演,比如遼寧艦巡弋南海,有些則是我們在新聞裏沒有看到的。從截停美軍干擾遼寧艦訓練的巡洋艦,到順手打撈查證美國潛航器,各國應該都看在了眼裏。
中國有自己的底線,不會拿主權做交易。南海風雲湧動了一段時間,周邊各國應該越來越清楚中國的態度和脾氣,也看清了美國在這其中的不良居心,自然也能作出相對明智的選擇。
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可以確保南海穩定,這符合各國切身利益。反過來講,與中國對抗甚至衝突,無論是域內還是域外國家都要掂量掂量自身實力。 這一次,美國所謂維護南海“航行自由”的舉動,遭遇周邊國家的冷漠,冥冥中早已註定。一邊是美國航母遇冷,一邊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共聚一堂開會協商,有望在年內達成《南海各方行為準則》框架草案,而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美國在“孤獨寂寞冷”的同時,想必也體會到了“嫉妒羡慕恨”。
美國會停止攪局南海嗎?
德不孤,必有鄰。中國穩住了南海,這恐怕是一些域外國家不願看到的。
雖然美國總統更迭,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奧巴馬下臺了,特朗普準備收縮美國在全球的力量,但是很遺憾,在可以遇見的未來,我們對“美國不找麻煩”不宜報太高期望。
“卡爾•文森”號“榴蓮”忘返之際,美國或許又在策劃新的行動,繼續“搞事情”。
從部署“薩德”,到挑動釣魚島緊張局勢,再到攪局南海,由北向南這條弧線麻煩不斷,中國越發展,就越要做好直面“成長煩惱”的準備。
過去我們不強大,沒人搭理你,現在我們長大了,很多煩惱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都會自動找上門來。
但換個角度想想,過去我們不強大的時候,那麼多對手那麼多困難我們都不怕,今天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所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才說,中國完全有能力對南海地區的軍事活動給予掌握,並隨時準備採取必要措施應對其可能對我國主權和安全的影響。
所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才霸氣回應:不管什麼人,如果恣意妄為,必然會付出代價。
美國,是時候想想了,搞了那麼多事情,什麼時候真正遏制住中國發展了呢?
歇歇吧,國與國之間真的不必“零和博弈”。南海周邊各國都懂的道理,美國怎麼就學不會呢?
(來源:中國軍網)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