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与观众暌违三年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珠海航展”)将于9月28日至10月3日在珠海举行。本届航展将成为中国航空航天以及各种防务装备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的一次集中大展示。《环球时报》赴珠海采访团在26日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探营,提前感受中国新型海陆空天装备的强大魅力。
航空工业展台上的攻击-11与歼-20组合。 张海潮摄
大量海空兵器惊艳亮相
在航展的室外展区,《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多架解放军空军的先进战机静静伫立。这其中有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的歼-16D、无侦-7和无侦-8真机等,也有轰-6K、空警-500、运-20等熟悉的机型。
比起前些天报道中刚刚抵达珠海之时,26日的歼-16D除去翼尖吊舱外,在翼下与进气道下多挂载了四个吊舱,机腹下则多挂载了两枚导弹。现场讲解牌显示,歼-16D飞机将提高空军电子进攻能力,支撑空军体系作战能力提升。作为以歼-16飞机为平台自主研制的新型电子战飞机,歼-16D具备“侦、攻、防一体”综合作战能力,可有效对抗预警探测、指挥通信、拦截打击等要素构成的先进防空体系。
也许是因为26日上午下了一场大雨,也可能是因为展会还没正式开幕,一些飞机仍然盖着幕布,好像只等着航展正式揭开帷幕的那天,一鸣惊人。作为室外区的“大家伙”,高高矗立的多型雷达也吸引了众多目光。
室内展区方面,在航空工业展厅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一个直径20米的大型旋转展台,上面摆放着“20”家族主要成员的模型:歼-20、运-20、直-20以及攻击-11无人机。其中,首次亮相珠海航展的攻击-11还打开了机腹的两个弹舱,每个弹舱中容纳着数枚精确制导炸弹。
无侦-7和无侦-8在室内展区同样占据了显眼位置,表明这两款无人机在本届航展中的重要性。据航空工业微信公众号26日介绍,无侦-7无人侦察机技术先进,还创造了某个方面的世界第一,有待在航展开幕时揭晓答案;无侦-8则可对敌防护严密的战略、战役目标实施有效突防,利用配装的侦察任务设备获取高分辨率目标图像,为各级作战部队提供侦察和打击效果评估情报。
一架FC-31隐形战机的模型就摆放在展厅的一个入口旁。据现场介绍,中国是继美国之后同时研制两款四代战机的国家之一,FC-31作为其中一员,体现了国家的实力,同样也是“20”家族的重要成果。PL-10E空空导弹、PL-15E空空导弹、LS-6 250KG制导滑翔炸弹等国产机载武器一同亮相航展现场,陈列在FC-31战机模型旁。据了解,以射程为傲的PL-15E也是首次现身珠海航展。
彩虹无人机系列的新成员,以大型、高空、高速为特点的彩虹-6无人机首次亮相航展。多款不同单位研制的无人机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八一飞行表演队与红鹰飞行表演队26日都在航展现场进行了飞行训练,准备在航展开幕后为观众带来精彩演出。至于万众瞩目的歼-20飞行表演,据《环球时报》记者现场了解,比起25日在珠海上空的训练,在航展开幕当天的28日,歼-20将带来更加震撼的表现。
海军装备方面,在现役的航母辽宁舰、国产驱护舰、常规潜艇与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缩比模型之外,以中国船舶集团展出的JARI-USV多用途无人作战艇为代表的一批无人舰艇引发关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展台展示的HT-1E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也吸引了不少探馆人员驻足观看。根据展示,这款垂直发射系统的发射单元不仅能发射HHQ-9E远程舰空导弹,还可以以“一坑四弹”的方式发射FM-3000N舰空导弹。
在中国一重展台,一门威武的舰炮十分醒目。据现场材料介绍,这是一款舰面型单管76毫米舰炮,可用于装备200吨级以上各类舰艇,如轻型护卫舰、巡逻舰和执法船等,能够有效打击中小型船只、岸上设置、来袭直升机等多种目标。
近距离感受中国航天雄心
在本届航展上,不仅亮出了过去几年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优异成绩,也向公众描绘了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航天科技的超大型展厅内,密集展示着当下以及未来中国航天的许多“国之重器”,其中既有长五、长七运载火箭,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火星探测器,中国北斗这样的中国骄傲,也有重型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等一大批中国惊喜。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在展厅内,10型运载火箭模型齐上阵,占据着展厅C位。其中备受关注的重型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在本届航展上昭示了未来的使命。据展厅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且综合性能指标将达到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水平的一型火箭,重型运载火箭在未来将执行载人登月探测以及一系列深空探测等任务,该型火箭芯级箭体直径9.5米,捆绑4个5米直径助推器,可以构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35吨的系列化型谱。该型火箭在2010年开展论证,2015年正式提出了具体方案,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深化论证,预计将于2028年前后实现首飞。
而另一款为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的载人火箭,也勾画出中国载人航天未来的探索路径。据航天科技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火箭长约90米,起飞重量约2000吨,可以将25吨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或将70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还可以与多种模块组合使用,形成系列化型谱。火箭按照载人飞行的最高安全标准设计,未来可用于载人月球探测。值得注意的是,该型火箭采用多台发动机并联的布局,未来还将具备垂直起降重复使用的能力。
而为未来载人登月时代任务需求而研发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也在本届航展上对外公开展出。在展厅中,经过3000摄氏度以上高温“历练”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格外醒目。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款载人飞船通过模块化设计,从而兼容载人月球探测和近地空间站任务,该款飞船的试验船于2020年5月5日由长五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以超过每秒9公里的速度返回再入,创造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再入的热流条件。并于2020年5月8日顺利返回预定着陆场,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作为我国目前已发射推进剂加注量最多、返回再入规模最大的航天器,新一代载人飞船展示出高安全、高可靠的特点。
在本届航展上,航天科技还向公众展示了中国即将迈入“探日时代”的决心。由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太阳双超卫星也在出征前与公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款即将发射的卫星,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它将在全球首度实现空间太阳Hα波段的光谱成像探测。而通过对这条谱线的数据分析,便可获得太阳爆发时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对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制提供关键数据,这款卫星的诞生将显著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除此以外,面向商业航天市场的 “捷龙”系列固体运载火箭,通信、导航、高分及遥感卫星以及M20A/B地地导弹武器系统,LY-7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WS-600L火箭炮系统等约170余项航天科技的军民成果,将通过实物、模型、沙盘、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与公众见面,通过展品与实景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既彰显出中国航天的“硬实力”,也展现出航天高科技帮助破解行业“卡脖子”技术瓶颈的自主创新能力。
陆战装备有三大看点
在2021年珠海航展的8号馆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带来了数百个型号的各类陆战装备。
总的来看,相比2018年,本届珠海航展的陆战装备突出了几个关键字。首先就是“改”,很多之前展出过的陆战装备,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升级,总体作战性能都有所提升,甚至是质的飞跃。比如,此次展出的SR5模块化火箭炮就在车窗、空调散热器等部位加装了格栅装甲,增强了防护能力,并且新增了“飞龙”60A巡飞弹这一新弹种。巡飞弹作为目前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新一代智能化弹药,已经在战场上显示了其强大的打击威力。
第二个字是“精”。此次两大军工集团展出了大量精确制导弹药,包括空地导弹、反坦克导弹、巡飞弹、制导火箭弹以及不同口径、制导原理的制导炮弹等。其中,最具特点的当属“蓝箭”5系列多平台模块化导弹。该系列导弹按照不同的制导方式分为电视制导型(A)、红外热成像型(B)以及激光半主动制导型(C)。这三个型号采用相同的弹体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使用要求换装不同的导引头。此外,“蓝箭”5系列导弹不仅可以挂载在无人机、直升机上作为空地导弹,也能够装备在“猛士”等高机动装甲战车上作为车载反坦克导弹,实现多军兵种多平台的通用化。
第三个字是“灵”,也是本届珠海航展陆战装备最大的亮点,即无人作战车辆“百花齐放”。其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打的型号为VU-T10和VU-T2履带式地面无人作战平台。前者属于中型无人战车,承载能力好,火力强大,火控系统先进,装备了1门30毫米自动炮、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以及2枚“红箭”12反坦克导弹,可以说具备了与国外主流步兵战车正面对抗的实力。VU-T2则属于轻型无人战车,装备1挺14.5毫米机枪以及2枚轻型反坦克导弹,在火力上稍逊于VU-T10。但VU-T2轻型无人战车外形尺寸更小、隐蔽性更强、部署也更灵活,是进行伏击战和游击战的最强“尖兵”。
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相比,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山猫”系列全地形车为基础改装的无人战车采用人员驾驶与作战遥控相结合的模式。这一系列无人战车保留了车体前部的双人驾驶座位,可以由作战人员驾驶车辆从出发地到达预定作战区域。之后,驾驶员负责观察和警戒,操作手以无线的方式远程遥控战车进入预设阵地,发现敌方目标后即可开火射击。这样既可以保证作战人员的安全,也能够达成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