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科技 > 详情

月球上多了5个中国名字

2019年02月16日 12:25:42  來源:光明日报

嫦娥四号着陆区地理实体命名影像图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本报讯】21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布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这些命名是依据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和嫦娥四号高分辨月面影像数据来申报并获批的,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数据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的又一次重要应用。

1、内涵丰富的名称体系

天河、织女、河鼓、天津、泰山,为何是这五个名字?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天河在中国古代是对银河的一种别称,其在中文中又可隐喻开创天之先河,与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软着陆及巡视勘察开创了人类月球探测历史上的先河相契合。根据IAU的命名惯例,着陆点名称之前需加一个拉丁词语Statio(意为基地),因此嫦娥四号着陆点的名称被命名为天河基地(Statio Tianhe)。目前,只有美国阿波罗11号着陆点名称静海基地(Statio Tranquillitatis)和嫦娥四号着陆点名称天河基地(Statio Tianhe),享有基地(Statio)这一称号。

织女、河鼓和天津均为我国古代天文星图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中的星官,其中织女和河鼓属于二十八宿的牛宿,天津属于二十八宿的女宿。三个星官分别位于现代星座划分的天琴座、天鹰座和天鹅座,三个星座所包含最亮的恒星分别为织女一(俗称织女星)、河鼓二(俗称牛郎星)和天津四,这三颗明亮的恒星构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命名的织女、河鼓和天津在月面上近似再现了这一天文现象。七夕夜晚的星图中,织女星位于银河的西侧,与东侧的牛郎星隔银河遥遥相对,天津四则位于北方位置,处于银河之中。天津作为古代星官,其寓意为银河渡口”“跨越银河的桥梁,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为护送牛郎织女的仙女。

刘继忠指出,天河、织女、河鼓和天津这四个用来命名月球地理实体的名称,与嫦娥四号任务的中继星鹊桥名称相呼应,组成了高度关联、内涵丰富、情节完整的名称体系。

五个名称中唯一以山峰来命名的泰山,是我国首次获得的类月球地理实体名称的自主命名,这也是自1985年后33年的时间里IAU再一次批准命名这一类月球地理实体名称。地球上的泰山位于我国山东境内,是五岳之首,月球上的泰山位于嫦娥四号着陆点西北方向约46公里处,其海拔高度为-4305米,相对冯·卡门坑面高度约为1565米。

2、为科学研究提供位置标准及基础数据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管理和审批由世界公认的权威天文学术组织IAU负责,任何研究者都有权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向IAU申报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但必须遵循IAU的各种规则和程序。据了解,被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本身须具备特定的条件,比如具有特殊的科学研究与应用价值,直径或长度大于100米;所命名的名称也有规定,比如撞击坑以著名科学家姓名命名,且须为去世三年以上的科学家,山脉以地球上山脉名称命名等;命名要简单明了,有助于科学研究及月面测绘等。

20191月,我国利用嫦娥二号和嫦娥四号高分辨月面影像数据,向IAU申报了嫦娥四号着陆点及其附近的上述5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24日获得IAU批准。此前,我国曾分别于20108月和201510月获得IAU批复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着陆区地理实体名称。嫦娥一号着陆区3个月球地理实体以我国科学家蔡伦、毕昇和张钰哲的名字来命名,嫦娥三号着陆区4个月球地理实体分别命名为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加上此次嫦娥四号着陆区5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我国三次自主申请命名获批的月球地理实体名称共计12个。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最近一个世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多来自月球观测和探测活动较多的美国和苏联。嫦娥四号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获得批准,是我国开展嫦娥四号科学研究与应用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原创性成果,也是我国对世界月球探测的又一贡献,为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位置标准及基础数据。刘继忠说。(记者 陈海波)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除夕夜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 
除夕夜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 【本报讯】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节庆安排跨部门工作小组今日(27日),就除夕及元旦期间的特别通关及相应公共交...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