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一语中的。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广大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没,是他们夜以继日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最终汇聚成了一项项专利、一件件成果,推动我国不断创造奇迹与辉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汇聚成全党的心声,凝聚为全社会的共识。
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和科研学术单位对科技人员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努力为科技人员提供建功立业的舞台,使各类人才在本职岗位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社会价值。但是,很多科技人员仍面临着“填不完的表格、开不完的会议、迎接不完的检查”,分散了科研攻关的精力。除此之外,一些现行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也不尽合理,把发表论文作为衡量学术水准和科研成果的“指挥棒”,迫使科技人员围着论文转,急功近利、浮躁之风泛起……凡此种种,都干扰了科技人员坐“冷板凳”的定力。
进一步看,从“芯片之争”到“火星之旅”,都充分表明了当今各国在科技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并且越来越显示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作用。今天,国家的发展进步事业决定了更加需要科技创新人才,更加需要科技人员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而科技人员对整个社会所负有的崇高职责和义务,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有所钻研、有所创新、有所发明、有所发现。不管是直接从事科研创新,还是做涉及科技的其他工作,都需要保持一颗匠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唯有心无旁骛、专心专注,方能精益求精、有所突破。如果科技人员大部分时间为立项、经费而操心,为评奖、职称而过于分神,或者陷于行政性事务,忙着维护各种“关系”,也就很难沉下心来创造出优秀科研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科技人员少打扰、不打扰,既是对科技人才本身最好的呵护,也是对科研规律最基本的遵循。
做到少打扰、不打扰,关键有两点。在治标层面上,有关方面要当好科技人员的“后勤官”“服务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评审评价、论坛仪式,尽可能减少或消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给科研活动松绑;少些不必要的“指导”,不让外行“指导”内行,让广大科技人员聚精会神做研究、一门心思搞课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动力支持。在治本层面上,要完善相关制度,如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改革科技评价导向,不让科技人员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跑项目、争经费、忙评审上。通过规范约束人,用制度塑造人,转变作风和学风方得可靠保障。
与此同时,对广大科技人员来说,即使现行评价体系一时没有矫正过来,大家也应努力保持甘坐“冷板凳”的定力。要专心专注于科研主业,自觉抵制同自身学术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等活动,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刀刃上,把才华和能量汇聚到推动民族复兴的科研伟业之中。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