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科技 > 详情

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

2021年11月25日 09:32:54  來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刘 峣

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行。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国家电网张北柔直工程延庆换流站将绿电送往北京。记者 贺 勇摄

【本报讯】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71天的时间。在冬奥筹办过程中,科技的助力成为一大亮点,场馆建设、基础设施、绿色环保、智慧服务、转播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

在近日举行的科技冬奥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说,科技冬奥工作有规划、有成效、有期待。一届亮点纷呈、科技感十足的北京冬奥会将令世界瞩目。

场馆建设融合科技与艺术

场馆是举办奥运会的基础条件。今年10月至12月底举行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位于三大赛区的冬奥场馆相继亮相,场馆内的科技元素引人关注。喻红说,通过技术攻关,每个竞赛场馆都有十足的科技范儿。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一个新建的竞赛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场馆采用了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1/4;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赛道长度大、落差大、弯道多,场馆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赛道精度和温差控制难题,采用“毫米级”双曲面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成型技术,1.9公里的赛道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

此外,首钢滑雪大跳台研发了正四面体的模块及正四面体连接节点,实现不同比赛的赛道剖面转化;由“水立方”转为“冰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20天内就可以完成“由水到冰”的场地转换。

在设计与建筑过程中,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实现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完美融合。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的传统吉祥饰物“如意”。从跳台环形顶端,再到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契合,被称为“雪如意”,既体现了体育建筑的动感,又凸显了中国文化元素。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把场馆规划、建设、运维关键技术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进行布局,解决了雪车雪橇赛道、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速滑馆等场馆设计、建造和运维技术难题,支撑国家体育场智能化和国家游泳中心冰水转换等场馆改造。

绿色冬奥成色十足

绿色是北京冬奥会的办赛理念之一。为实现北京冬奥会的碳中和目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将张家口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产的绿色电力输入北京——“张北的风点亮了北京的灯”。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绿电供应,这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的全部场馆引入清洁绿色电能,冰上场馆广泛使用先进环保制冷剂,这些举措大幅减少场馆建设运行给环境、人员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介绍,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场馆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这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应用该项技术。同时,场馆还利用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能效可提升30%至40%。

冬奥会期间,清洁能源车辆用车占比将达到85%,为历届冬奥会最高。喻红表示,目前有8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张家口赛区进行了测试,赛时将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投入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提供交通服务保障。试制的氢燃料电池应急电源发电车替代柴油发电车,已在国家速滑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测试备用。同时,北京冬奥会境内接力火炬也全部应用氢燃料,采用自主研发的42兆帕减压装置。

“黑科技”让冬奥更好看

在场馆运行和赛事保障方面,“黑科技”的应用将为赛事的顺利举行和观众观赛提供便利,进一步改变观赛方式,提升观赛体验。

喻红介绍,5G信号已覆盖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和连接场馆的道路,高速行驶的京张高铁也有稳定、连续的5G信号覆盖,这为超高清视频、智能服务等应用场景提供了必要的网络连接。

有了5G信号的助力,赛事转播也将有新模式——云转播技术、云转播5G背包、8K高清转播车等技术和设备都将应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转播中,为全球观众呈现精彩的冬奥赛事。

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的比赛均在室外进行,如何应对天气的变化是一大挑战。目前,冬奥气象预测系统已经可以实现“百米级、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为赛事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在今年2月举行的测试活动中,有12场比赛、训练根据气象预报调整了赛程。

吴远彬说,雪上赛场天气比较寒冷,为了解决观众在室外观赛取暖问题,场馆坐席和站席设置了观赛环境舒适性提升技术,实现零下20摄氏度体感温度下,设备表面温度10秒内升至40摄氏度以上,可以显著提升观众舒适感受。

喻红说,期待这些技术成果能提供更好的赛时服务,更期待支持奥运会筹办和举办的技术,在赛后能够为冰雪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冰场、雪场和运动装备。

在防疫方面,一系列防疫科技成果在近期的测试活动中亮相。智能测温贴、雾化消毒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设备的应用,极大节省了赛事防疫的人力和物力。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建红表示,科技力量有效地支撑了冬奥测试活动的防疫工作。多项重点技术成果实际应用,发挥了科技对冬奥会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全力保障所有办赛、参赛、观赛人员的防疫安全。

吴远彬表示,将利用好近期系列测试赛机会,推进各项目研发成果实际测试应用,确保重点专项成果在北京冬奥会用得上、用得好。“我们也将加强技术成果的系统梳理,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服务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冬季运动可持续发展。”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香港文汇报记者康敬)澳门是联系国家与葡语系国家的重要桥梁,深度搭建好中葡平台是澳门未来着力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