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天科技集团设在将军澳工业区的数据技术中心大楼(左)及制造业中心大楼(右)。 香港文汇报记者张得民 摄
(香港文汇报记者 姬文风)在第十四届珠海航展上,粤港澳卫星智能制造中心沙盘和宣传片首次亮相。此次展出的粤港澳卫星智能制造中心沙盘亦即香港卫星智能制造中心,隶属于锐意打造“中国星链”工程的香港航天科技集团。香港卫星智能制造中心技术总监胡明远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指,中心可望在明年年中落成。凭借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地理条件,加上拥有零关税,国际化环境等先天优势,他相信即使要跟全球卫星产业比拚,香港卫星智能制造中心仍然拥有极大的竞争力。在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和特区政府对创科投入不断增加下,相信香港的航天科技生态圈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香港航天科技测运控中心。香港文汇报记者曾兴伟 摄
预计年产200颗千公斤以下卫星
“中心主要目的是要在港建设全产业链制造卫星,我们会涵盖通讯卫星、导航增强卫星、遥感卫星等,不同类型的卫星都可以在我们这个生产在线生产。”胡明远介绍,该中心落成后每年预计可生产200颗1,000公斤以下卫星,“我们一方面会为商业用户制造卫星,而我们也有自己的星链工程,包括‘极光星座’和‘金紫荆星座’,可以为大湾区以至世界各地居民提供对应的卫星服务。”不论是制造需求还是服务需求,他强调中心都致力兼顾,当中不少卫星服务更是与普罗大众息息相关(见另稿)。
粤港海大湾区不少城市都拥有强大生产力,但该中心选择了落户香港,在将军澳创新园先进制造中心开设香港首条卫星生产线,“在香港,我们还是觉得有不少优势的,哪怕是相对于全球的卫星产业来说,我们的竞争力还是很强!”胡明远解释,香港具备零关税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香港物流业非常发达和完善,物流成本和周期都非常低,香港可以做到全球供应链畅通的独特优势,让商业航天卫星的上、下游产业链,能以更低成本,更流畅便捷地进入香港。”
胡明远认为,香港具备中西交汇优势,一方面可与欧美接轨,汇聚全球科技与资源,并将中心产品带到全世界。另一方面,香港可依靠大湾区和国家的支持,“最简单的例子,我们中心就是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简称航天八院)合作,由他们帮忙做这个生产线设备,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他指出,香港近年大力发展精密制造与再工业化,相关的政策有利中心的前期推动,大大加快了相关发展,这均是香港所能提供的有利条件。
系统培训新人 “真刀真枪”制作
“香港环境本身亦有利于吸引国际人才,同时亦有多所顶尖大学,为行业持续提供本地人才。”胡明远强调,作为本地企业,当然要支持本地就业。“尤其本港多所大学质素都很高,亦有不少跟卫星制造相关连的专业,例如航天系统或航天材料、太空科学、地理科学等,其实都跟卫星设计、制造、应用十分紧密。”
由于大学学科较注重理论层面,胡明远分享中心各个岗位均设有系统化的培训,帮助新入职者加快成为“实战者”,“譬如,学生可能在大学时期参与过小卫星组装设计,但那毕竟是实验性质,而我们会提供系统培训,助他们‘真刀真枪’制作卫星。这个大概可以理解成师徒制吧,不论在热实验、力学实验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使用真正卫星,在真正的环境下才可模拟、实践,从而满足上太空这个标准。”
他补充,中心目前已聘用多名本地大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论是本地学生就业,提供本地科研岗位等,中心都能帮忙推动起来。”
随着国家今年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以及中心明年即将落成启用,胡明远相信均可为本港年轻人带来积极信号,“吸引更多年轻人朝着这方面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往后应该会有更多人到这个行业来。”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对创科投入不断增加,大学亦有相关课程培养人才,相信长远可带来良性循环,更好地发展香港航天科技生态圈。
卫星生产流程
1. 基础产品配套
2. 单板装配
3. 整星装配集成
4. 综合电性能测试
5. 卫星特性测试
6. 环境模拟试验
粤港澳(香港)卫星智能制造中心沙盘首次在珠海航展亮相,吸引众多专业人士观摩。香港文汇报记者卢静怡 摄
主攻三大类:通讯 导航 遥感
人造卫星的用途十分广泛,既能为人们提供各式各样的实用信息,亦可为通讯网络覆盖不足的地区带来互联网通讯,连接世界。
香港卫星智能制造中心技术总监胡明远介绍,香港航天科技集团的星链工程“极光星座”和“金紫荆星座”,前者面向非洲新市场,重点解决当地通讯网络覆盖不足的难题,提供高效实惠且适合当地民众生活所需的互联网通讯服务;后者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地,以发展雷达卫星与多光谱/高光谱卫星为主。他又介绍卫星数据的应用场景广泛,从生态环境监测、交通运输到防灾减灾,均可派上用场。
可为港监测火灾滑坡沉降
“我们做的主要就是通讯、导航、遥感三大类(卫星),‘金紫荆星座’工程主打的就是遥感,里面有光学遥感和雷达卫星,而雷达卫星属于比较前沿的。”胡明远表示,大湾区属于多云多雨的气候条件,传统的光学卫星可能会受云雾影响,因此面向大湾区的“金紫荆星座”会以雷达卫星为主,其余包括多光谱/高光谱卫星、激光通讯与光学遥感融合卫星等,整个项目预计涉及一百多个任务卫星,组成星链。
至于“极光星座”更是会由数百甚至上千个通讯卫星组成,“重点面向非洲特定地区的国家,提供互联网服务,从基础网络覆盖的角度,目标达到全国或全区域覆盖。”他说。
胡明远提到,他们曾用卫星监测香港三大堆填区,动态分析其变化情况,及其是否对周边环境构成影响,从而发挥生态环境监测的作用。“再举例如有山林火灾发生时,可用遥感卫星快速监测火情,了解其蔓延情况,从而为有关部门提供建议;再譬如地表沉降、滑坡等不同灾害风险,卫星都可发挥监测、提前预警的作用。”
对香港致力发展成为智能城市,胡明远表示,如交通工具手机应用程序、无人驾驶等需要高新地图的科技产品,都可通过遥感成像对局部区域进行快速拍摄,获取路网信息,继而服务交通运输所需。
各界响应|港具精密制造潜力 倡做强航天产业群
(香港文汇报记者 蓝松山、黄书兰)香港政界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相信今次事例证明香港具有发展精密制造的潜力,建议特区政府研究能否促进本地形成航天产业群,检视内地还有否什么其他产业能利用香港自身优势,引进香港,携手发展。
有助吸引高端人才企业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佩帆表示,内地在卫星技术上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对卫星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虽然卫星体积不大,但每一个卫星都需要有过万组件,而各组件分别来自全球不同地方。在香港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可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
她提到,生产卫星对组装要求非常高,而香港的质量监控国际知名,科技人才充足,也是优势所在,相信这次在香港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可以向世界各地展示香港的优势,告诉国际香港是一个非常适合创科发展的地方,对未来吸引高端人才及企业落户香港起到带头作用。
卫星数据分析大有可为
立法会议员洪雯表示,香港法律容许数据在网络自由流通,对全球任何地方都不设数据壁垒,故相信香港发展人造卫星数据分析相关服务亦大有可为。过去,很多本地的研发成果最终都需要到内地进行产业化,或许令香港忽视了自身优势,相信今次事例证明香港具有发展精密制造的潜力,建议特区政府研究能否促进本地形成航天产业群,检视内地还有否什么其他产业能利用香港自身优势,引进香港,携手发展。
立法会议员吴杰庄表示,香港在航天航空产业上一直具有世界领先的水平,已具备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实力。国家今年首度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加上卫星生产线即将建成投产,令香港在高端科技上的吸引力大大增加,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科技人才会来到香港落户,而香港的年轻人也会藉着这些机会投身航天航空产业,因此对行业未来的前景非常看好,有助进一步推动香港产业多元化。
责编:陈楚发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