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國時報》3月29日發表評論說,不少人在臺灣工作2、3年,受不了22K的低薪待遇,只能往外找新機會;更有不少是從歐美留學後直飛大陸。北上廣有好多臺灣年輕人,他們一致的選擇都在大陸企業任職。在過去,這是難以想像的事,多數西進的臺灣年輕人,選擇在舒適圈的台資企業,或者目標為跨國外商如微軟、蘋果,單打獨鬥進入陸企的不算多。
細看這群“90後”工作人的面貌與輪廓:不少是在大陸念大學與研究所,畢業後理所當然留下來找工作;不少人在臺灣工作2、3年,受不了22K待遇,只能往外找新機會;更有不少是從歐美留學後直飛大陸……。
文章說,畢竟就業行情,換到大陸,確實好得多。畢業3到5年的工作者,在北京與上海,薪資區間為8000至15000人民幣。這包括媒體產業,大陸網路新媒體的發展迅速,吸納了大批兩岸三地的年輕人加入,無論薪資福利、國際採訪、能見度與影響力,一個又一個的出頭故事,都已經讓臺灣媒體從業者羡慕。
至於當紅的移動互聯網產業更不用說,小米、百度、騰訊、樂視、獵豹、APUS、華為、阿裏巴巴、今日頭條…,都正在全球化的擴張階段,臺灣人才“被磁吸”是必然的結果。
年輕世代站上對的產業舞臺,自然很快就發光。這跟男女朋友交往一樣,工作者“對的時間”很重要,而當臺灣不能提供“對的舞臺”,例如移動互聯網時,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文章說,這群90後臺灣年輕人,他們不是“台商”,不是“臺幹”,就是“臺勞”!無論是大陸的“勞動合同法”,或是臺灣的“勞基法”,定義都很清楚。香港洗碗工、新加坡服務生、澳洲農場屠夫,都是正當的工作,只是對年輕人來說,是不是學有所用而已。
文章最後說,當電視新聞嘲笑北京的霧霾與交通時,我們卻沒有看到北京在全球政治經濟層面的影響力,這只是把臺灣好的地方,對比北京不好的地方,真的只是自High而已!請相信,年輕人會用腳投票。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