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两岸四地 > 详情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解決臺灣問題必須要有緊迫感

2016年05月31日 10:49:57  來源:環球時報網

編者的話:蔡英文上臺已一周有餘。自“5·20”就職演說被大陸方面評判“未完成答卷”以來,蔡英文當局的施政舉措處於各方審視之下,但從這些天的情況看,難以令人放心。當下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時刻,大陸在“九二共識”問題上立場很堅定,對民進黨政權在繼續“聽其言,觀其行”。未來兩岸態勢將如何發展?會一路冷下去嗎?臺灣問題該如何解決?《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海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

“想繼續展開兩岸良性對話,很簡單,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中就OK”

環球時報:外界普遍推測蔡英文政權會搞“柔性台獨”,實際拉動臺灣遠離中國大陸。您是否同意這樣的看法?

王在希:可以說,“5·20”是一個轉折,兩岸關係從此將由熱變冷。

我們的立場非常明確: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不可能穩定向前發展。蔡英文現在就是不承認,所以,兩岸關係和以前一樣交流發展顯然是不現實的。臺灣方面希望繼續對話,我們也已明確表示,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對話的基礎就不復存在了。這種情況下,兩岸制度化協商可能會中斷,國台辦和臺灣陸委會負責人之間的互訪有可能停止,兩岸之間剛建立起來的熱線可能名存實亡。所以如果民進黨當局真的想繼續展開兩岸良性對話,很簡單,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中就OK。

蔡英文剛上臺的一段時間,當務之急是鞏固政權,所以在兩岸關係方面提出“維持現狀”。但從長遠來看,兩岸關係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台獨”分裂又將成為一個現實危險。民進黨上臺沒幾天,“去中國化”“台獨化”動作一個接一個。特別是關於“維持現狀”,對“現狀”的定性,國民黨認為是兩岸不統、不獨,將來可統一。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描述不是這樣,他們認為“臺灣已經獨立了”“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我認為,蔡英文會吸取陳水扁激進“台獨”失敗的教訓,打著“維持現狀”的幌子,搞“緩獨”,慢慢地“獨”,和平地“獨”。所以,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有太多幻想。對於“台獨”分裂,要堅決鬥爭,旗幟鮮明地亮出底線。

“統一靠等是等不來的”

環球時報: 您近日提出,臺灣問題須在30年之內解決。有評論稱,臺灣問題的解決過去一直被拖延,蔡英文的做法更是“以拖待變”,因此我們不能再等30年了。您如何回應這樣的評論?

王在希:臺灣問題從1950年曆史形成到現在已66年,時間不短了。新中國成立時,是打算1951年解放臺灣的。後來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臺灣問題開始複雜化。1950年10月25日,我們派志願軍抗美援朝。所以說,朝鮮戰爭使我們失去瞭解決臺灣問題的一個重要機會。如果當時可以一鼓作氣,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的時候,在臺灣立足未穩,猶如驚弓之鳥,解放臺灣完全是有可能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中國夢,我個人理解有兩個核心內涵。一是要實現中國的發展強大,二是要實現中國的最後統一。如果臺灣問題不解決、祖國統一沒實現,那這個中國夢是無法來圓的。所以實現兩岸統一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前提和標誌,也是中國發展強大之後的一個歷史必然。古今中外,一個強大的國家是不會被分裂的。中國是在發展強大的過程中。我個人認為,臺灣問題不能拖得太久,而且在不遠的將來也一定會實現。

我說過臺灣問題必須在30年之內解決。因為根據國際慣例,島嶼歸屬100年為重要時間節點,如果提上國際法庭仲裁,這個島嶼歷史上屬於誰並不重要,關鍵是看這個島嶼過去100年實際控制在誰手裏。我的意思是實現統一可以沒有時間表,但要有緊迫感。長期拖下去,對中國方方面面,無論是經濟發展,對外開放,作為一個大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外交上受制於人,付出代價很大,所以我說不能拖太久。

我的核心意思是:解決臺灣問題可以沒有時間表,但必須要有緊迫感。

環球時報: 我們應該如何做到“有緊迫感”?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

王在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拖延66年的臺灣問題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我們要有一點耐性。過去二三十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們的綜合實力已經大大提升,解決臺灣問題的條件在慢慢具備,時機也在日益成熟。

兩岸統一本質上是一場實力的較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實力不夠,現在中國的綜合實力已經非常強大。與16年前陳水扁上臺時比,今天兩岸的實力對比也已經發生根本變化。軍事上大陸更是佔據絕對優勢。

第二,要有好的方針政策。過去我們講解放臺灣,就是用武力。(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提和平統一,我認為,和平統一和不放棄武力,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是鄧小平原來的思想。

第三,一定要把臺灣民心爭取過來。由於國民黨早年長期的反共宣傳,加上近十幾年來李登輝、陳水扁“去中國化”“台獨化”教育,使得很多臺灣同胞不了解大陸,對共產黨有疑慮和戒心,害怕與大陸統一。所以統一要做好臺灣人民的工作,去引導輿論,讓臺灣同胞理解和接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統一靠等是等不來的,我不贊成有些人講的“只要經濟發展了,將來自然會統一”。

爭取島內民心,有利因素不少

環球時報:爭取島內民心,目前形勢下,我們的困難比過去大了還是小了?

王在希: 我覺得對我們有利的因素不少。大陸這幾年經濟發展水準提升了,讓臺灣同胞看得到大陸的進步和成果。要向臺灣同胞講清楚一個道理,現在兩岸都面臨發展機遇,兩岸優勢互補,大陸發展的同時可以帶動臺灣經濟發展,這對兩岸都有好處。蔡英文上臺後重提“南向政策”,說臺灣經濟發展要多元,不能光依附大陸。實際上,兩岸合作,共同發展,對兩岸同胞都好。

其次,一定要弘揚中華文化。臺灣問題幾十年,我們分開那麼久,但還是保持著密切聯繫,很重要的一個紐帶是中華文化。在臺灣,不管你信仰不同,黨派不同,語言也不同,但大家都是中華文化,這是保持兩岸不會分離而且最後走向統一的重要紐帶。(要思考)怎樣把中華文化的元素植根於臺灣人民,通過文化交流,讓兩岸通過文化認同,走向國家民族的認同。

環球時報:大陸輿論中有聲音對和平統一抱悲觀看法,您如何看?

王在希:我對兩岸最終走向統一持比較樂觀的態度。統一是伴隨一個國家發展強大的歷史必然,現在中國是在健康持續向上發展過程中。凡是中國歷史上燦爛輝煌的朝代,都是國力強盛、國家大一統。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價值觀。中國歷史上雖然有過多次分裂,但最終走向統一。所以我認為兩岸統一可以預期。

臺灣獨立現在已經沒有可能,那只是少數“台獨”分子一廂情願,是少數政客騙取選票的一種手段。

早在2005年3月14日,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明確講了3種情況下我們可能被迫使用非和平方式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一是發生“台獨”分裂勢力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二是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三是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這為處理臺灣問題做好了法律準備。我們將來解決臺灣問題,是依法處理。

今天的中國不是100年前的中國,我們已經有這個實力,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自信。習主席在2013年底APEC會議上與臺灣代表蕭萬長講過一句話:著眼長遠,兩岸之間政治分歧終歸要逐步解決,我們總不能把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環球時報:有評論說維持和平與反對“台獨”,和平統一與不放棄武力,本質上是矛盾的,您怎麼看,哪個優先?

王在希:現階段,我們要盡最大努力、以最大誠意爭取實現和平統一。說到底,臺灣同胞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是一家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到萬不得已,一定要爭取不讓臺灣同胞的生命財產遭受損失。但我們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不放棄武力,本質上是針對“台獨”分裂勢力,不是對臺灣人民。一旦“台獨”分裂勢力要把臺灣從中國的版圖分裂出去,那我們別無選擇。爭取和平統一是我們毫不動搖的目標。現實情況是臺灣有一股“台獨”分裂勢力,所以我們不能完全放棄使用武力。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