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两岸四地 > 详情

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投入1万辆公共自行车惹争议

2018年07月16日 10:50:26  來源:新华网

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投入1万辆公共自行车惹争议

共享单车过剩,再投资公共自行车有无必要?

专家表示,即使出于公共服务的良好本意,也应谨慎决断,考虑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一边是郑州全市共享单车保有量超过55万辆,投入数量严重过剩,不少单车处于闲置状态;一边却是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又新投入10060辆公共自行车开始运营,这引发不少争议。

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共享单车变过剩单车后,反而另起炉灶再次投入,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即使出于公共服务的良好本意,也应谨慎决断,考虑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新政没有赢得太多掌声

712日,郑东新区管委会对外发布消息,由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的郑东新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全面投入使用。办卡的市民需交200元的保证金和10元消费充值,可享前90分钟免费骑;扫码下载客户端可免押金,前30分钟免费骑行。

投用后,郑东新区公共自行车项目302个租赁点上,都会平均配置2050辆自行车,自行车配置总量10060辆。站点主要设置在公交车站、地铁站、社区、医院、学校、商业、大型单位等需求量较大区域。

这本来是一项利民便民的新政,却并没有赢得太多掌声。

原来,因为各个共享单车企业争夺郑州市场,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早已布满了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这也让不少市民有些抱怨:本来共享单车就够多了,政府何苦再花这个冤枉钱采购和运营公共自行车。

此外,郑东新区管委会主导的此次自行车投放,也引起了一些共享单车企业的不满,认为政府既当裁判员,又要当运动员。一位共享单车品牌的负责人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今年330日,滴滴公司曾因为违规投放青桔单车被郑州市交运委紧急约谈,后者明确郑州共享单车在街头已经饱和,要求滴滴收回在郑州投放的200辆青桔单车。而现在郑东新区管委会却自己采购1万辆自行车投入运营,让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十分意外。

能竞争过共享单车吗?

记者梳理发现,在一些城市,由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由于定点停放、布点不均匀、刷卡异常等问题导致租借租还不方便,再加上运营成本高,停运已成为常态。

今年3月初,福州市对外发布公告,福州公共自行车在41日起停止运营。在福州,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运营模式主要依靠财政资金维持,实行骑行一小时内免费的收费方式。福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共自行车业务停运后,可以将有限的财政资源投入更为紧缺的民生领域。

其实,福州的公共自行车并不是第一个告别历史舞台的。苏州、武汉、天津滨海新区的公共自行车也已停运。

在此背景下,郑东新区却投入大量的公共自行车,人们不禁疑问:在共享单车尚待引导和管理好的情况下,新增万余辆公共自行车使用率会高吗?能竞争过共享单车吗?会不会像其他城市一样运营不久就停运进而造成资源浪费?

对此,郑东新区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共自行车是公益项目,几乎免费,而且服务标准高,相对于共享单车,为市民出行提供了又一选择。

该负责人认为,公共自行车的优势在于规模、进度可控性,避免了资本抢市场、单车围城的局面;通过站点和锁车桩管理,避免了车辆乱停乱放;政府服务属性,避免了共享单车押金标准混乱、押金管理混乱、押金挪用等问题;管理规范,车辆有专人维护,有客户服务随时为市民提供帮助。另外,公平性得到体现,一些没有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和中学生也可以使用。

不过,此说法遭到一位市民的反驳:现在共享单车已经满大街了,而且也免押金了,老人、孩子也都有智能手机可用,很方便。公共自行车不仅要办卡,而且建设那么多自行车的永久站点,占用马路资源不说,也不比共享单车方便。

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路何在?

种种争论,也引发了一些公众的追问:在共享单车敏感的市场整合期,政府为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出路在哪里?

7月初,摩拜单车联合惠州本地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方,在惠州推出新一代共享型惠民自行车。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自行车的推出既解决了摩拜单车因占用路面、停放困难、竞争激烈而迟迟不能进入当地市场的难题,又使当地政府受惠于摩拜单车车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使公共自行车解决了站点建设、车辆投放和管理等难题。这一政企间的战略合作,为惠州的共享经济引入了一股新风。

专家指出,新旧资源整合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惠州的决策者利用市场眼光,以很小的成本解决了旧的公共自行车落后于时代潮流的问题。

而在杭州,2017年开始就已通过一种电子栅栏的技术来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的问题。当市民骑着共享单车穿行在路上,如果没有做到规范停车,就会收到一条请规范停车的短信提醒。

在民生问题上,找准市场和公众利益契合点,是决策者应拥有的智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对记者表示,在共享经济新业态频出的市场背景下,政府部门更应该做的是加强行业规范、引导和管理,而不应该大包大揽。过去的一些经验表明,已经能用市场化机制解决的民生问题,政府再去主导基本都不太成功。主要原因是这种政府主导的项目更多满足政府的主观愿望和考核要求,而不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或尊重市场规律。

【本报综合报道】(记者 余嘉熙 通讯员 王佳宁)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大湾区再现“双向奔赴”热潮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口岸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员达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