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新华社昆明12月29日电 题:“周围都是整洁的,不好意思不爱干净了”——云南一贫困户的“洗护”心得
新华社记者杨静
洗衣服、清扫屋子、整理被子……冬日的午后,永春乡美光村的李万明格外繁忙,不少群众和他一样,趁着晴好天气,开始整理家里的内务。对很多人而言,这个场景非常普通,但对于美光村的部分贫困群众而言,这却很不普通。
美光村是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的傈僳族聚集的村落。在实施新一轮精准脱贫工作初期,村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群众都是贫困户,不少群众都住在木楞房里。当地老百姓对这种建筑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千只脚落地,万盏灯照明。”同时,因为没有固定的厕所,村民经常调侃上厕所就是“风光”。
由于历史原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一段时间内,美光村人畜混居的情况比较突出,村民对于小鸡飞上屋顶、小猪跑进卧室都见怪不怪,村民的人居环境可想而知。
李万明是美光村阿沙子组的贫困户,精准扶贫前,他住在木楞房内,家里没有床,只能将棉被等铺在木板上睡觉,还是村里出了名的单身“懒汉”。
随着各级对扶贫工作投入力度的增加,永春乡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成为过往。生活在条件恶劣地方的村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在住房、道路、饮水等方面有了保障,村内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期间,政府帮助李万明新修了房屋,还修建了卫生厕所。
村里干部以为人居环境提升了,李万明就会开始爱干净、爱护周边的环境。事实并非如此,到新家后,李万明家中环境卫生和个人面貌依然保持“原貌”,更别说主动脱贫了。
“当时李万明不修边幅、长发齐肩,屋子里的锅碗留了几天都没清洗。”回忆起入户经历,美光村党总支书记李树雄依然印象深刻。
今年初,永春乡启动“最美城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最美人物”的“四美”创建工作。美光村的村干部在进村入户宣传教育的同时,把家庭内务整理作为主要抓手,并在美光村开展家庭内务整治“骏马旗”“蜗牛旗”评比活动,以鼓励村民要行如骏马驰骋,勿仿蜗牛怠慢。
“如果评分高就可以获得‘骏马旗’,评分差就是‘蜗牛旗’。”美光村的驻村工作队员余丽梅介绍,家庭内务整治评比主要从“村规民约”执行情况、农户房屋周边、庭院客厅厨房卧室卫生情况和家庭成员精神面貌等方面量化打分。80以上的挂“骏马旗”,60至80分的挂黄色“蜗牛旗”,60分以下的挂绿色“蜗牛旗”。
在精准扶贫以前,美光村就用过“流动红旗”来对人居环境进行评比,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爱干净的家庭永远都有流动红旗,不爱干净的家庭得不到流动红旗也就无所谓。”李树雄说,今年村里开始用“骏马旗”“蜗牛旗”来进行评比,让“旗帜”真正流动起来了。而为了防止村民将悬挂的“蜗牛旗”丢掉,村里还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
“我不想得‘蜗牛旗’。”李万明说,在群众大会上,村干部对他进行了批评,第二天他就把自己长发减掉,并告诉村干部自己会收拾好个人卫生。但因为整体评分比较低,在首次评比中李万明家被评为绿色“蜗牛旗”,他感到了羞愧。
在“四美”创建过程中,除了有村干部上门宣传讲解,乡里还成立便民服务队伍,对群众家庭内务、个人卫生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
“周围都是整洁的,不好意思不爱干净了。”李万明说,他开始从收拾厨房开始,吃完饭后就及时洗碗;收拾卧室,不乱丢乱放衣服和烟头。自己也逐渐戒酒,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改变。
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带动下,李万明开始种植中药材,“今年秦艽能卖到12元每公斤,当归也能卖到7元每公斤,脱贫没有问题。”
虽然李万明的家门口还悬挂着黄色“蜗牛旗”,但他告诉记者,自己会继续收拾好个人卫生,爱护周边环境,“争取早日挂上‘骏马旗’。”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