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两岸四地 > 详情

非遗凝聚两岸师生情

2019年11月23日 10:56:39  來源:新华网

上个月内蒙古非遗团队造访宝岛,台湾少数民族青年朗蔚·玛拉斯拉散十分开心。团队里有她的大陆博导田青,这对师生一起为两岸非遗交流努力,辛苦并快乐着。

台湾少数民族有多个分支,朗蔚所属的布农人以八部合音闻名。从台湾大学硕士毕业后,喜爱音乐尤其关注传统音乐的她决定师从田青,到北京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田老师常来台湾演讲,给台湾非遗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我想跟着他,学习大陆非遗经验。

年逾古稀的田青谈起,20多年前在台湾佛光大学当客座教授时,朋友带他到建设中的宜兰传统艺术中心参观,并告知将来会让台湾老艺人在此指导年轻一代,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回大陆后,田青投入非遗保护事业,见证了10多年来大陆非遗领域的不断发展: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3年古琴成为非遗2006年大陆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田青是中心副主任。

大陆非遗保护起步晚,但发展快。田青说,我们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7万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2009年,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在台湾举行。田青带着团队,从台北到台中,让台湾民众充分领略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等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引起强烈共鸣。

就在2009年,田青收了第一个台湾学生——郭耿甫。在英国读研时,郭耿甫接触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议题,并写了相关论文。1998年,郭耿甫回台湾从事艺术表演相关工作。他想继续攻读非遗领域博士,但台湾没法提供,于是把目光投向大陆。

郭耿甫上网查资料,越查越佩服田青。田老师在两岸非遗领域的付出令人感动,我很期待追随这位前辈,让自己研究非遗的眼界更开阔、研究更深入、观念更先进。

在田青帮助下,郭耿甫选择了两岸都在保护和传承的南音作为研究对象。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祖先来自福建泉州的郭耿甫特地到祖籍地住了大半年,跟着泉州南音乐团学习琵琶弹奏,到处做访谈,后来又回台湾开展田野调查。他希望借由两岸探索,找到更好保护南音艺术的途径。

几年里,田青倾囊相授,郭耿甫孜孜以学。这对两岸师生英雄所见略同:大陆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和精湛人才,台湾的云门舞集、优人神鼓等团队几十年来努力把非遗元素转化为现代艺术,颇具经验,对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来说,两岸携手保护非遗未来无可限量

这么多年来,田青赴台数十次,大力宣传推广非遗工作。从这位大陆博导身上,郭耿甫看到两岸非遗搭桥人的责任担当。如今,作为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助理教授,郭耿甫也努力做好两岸非遗代言人

近年来,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到大陆就学就业。令田青欣慰的是,继郭耿甫之后,2018年朗蔚也考入他门下。

对朗蔚这位台湾少数民族学生,田青倾注很多心思帮她确定论文选题,鼓励她继续深入研究八部合音如今台湾少数民族音乐也面临生活方式变迁等挑战,我希望带着朗蔚,为他们部落音乐的保护做一些贡献。

两岸一定要常常交流。一年多来在大陆读博的经历,让朗蔚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大陆支持非遗力度很大,很多举措对台湾很有启发。现在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在大陆全社会都知道非遗,这对非遗的传承是最重要的。

朗蔚到过云南、贵州、福建、内蒙古等不少地方考察。她告诉记者,读博后的计划是推广两岸非遗保护工作,吸引两岸更多年轻人加入,大家一起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非遗凝结了一代代人的智慧与感情。田青说,希望台湾学生学成后能把最新的非遗理念带回台湾并发扬光大,让我们血液里的民族文化基因在新的时代得到更好传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据新华社台北电)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
警队招募日吸逾400人即场交表警察招募体验日反应热烈,上午收逾400份即场申请。图为参观者在仿真靶场体验雷射射击。(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
澳门回归25周年|岑浩辉:深度(香港文汇报记者康敬)澳门是联系国家与葡语系国家的重要桥梁,深度搭建好中葡平台是澳门未来着力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