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综合台湾媒体及中新社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三件文物毁损风波持续延烧,经过民意代表追查,其文物保存堪称一本“坏账”。博物院院长吴密察承认,院内光是瓷器类的文物,历年来就有359件修复纪录,其中破损成碎片的文物至少就有250件,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超过半世纪前。民进党当局应对举措屡遭舆论质疑,种种行为、言论被指有意推脱卸责、敷衍公众。
◆“清乾隆青花花卉盘”毁损。 网上图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过去一年多来发现三件文物被损毁,引发岛内对该院持续批评。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无党籍民意代表黄国书8日在立法机构质询时指出,早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蒋复璁的任内,就曾经在1967年、1975年、1978年发生过三件瓷器毁损事件,后来在2012年周功鑫的任内,又再发现五件文物、附件及残片遗失。黄国书还指出,经过他盘点资料,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纪录内,光是瓷器类就有359件。
去年以来三件明清瓷盘瓷碗破损
吴密察响应该数据没有问题,都是依据修复室的修复纪录统计而来,并指出其中的状况轻重有别,其中破损成碎片的至少就有250件,时间最早可以回溯到1973年。他表示,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在往前清查档案,一件一件地比对,将这些档案全部解密,并将把几十年来的修复信息完全公开,“不论它在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全部尽可能地解密。”吴密察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在检讨当中,并承诺“两个月内会给大家有所交代”。
为厘清此前三件文物破碎事件,台当局立法机构“教育文化委员会”的七名民意代表近日也前往实地调查,该博物院数十年未曾对外开放的山洞库房罕见向随行的台媒开放。
博物院应民代要求公布的一段视频显示,工作人员翻动蓝布盒时瓷器不幸掉出,工作人员立刻接住其中一个,另一个瓷器掉落在地上。
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新闻稿,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器物处瓷器科人员整理文物时,打开文物包裹后发现“明弘治款娇黄釉绿彩双龙小碗”“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破损;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时,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疏忽,致“清乾隆青花花卉盘”掉落破损。两名涉事职员均被内部处罚。
◆明弘治款娇黄釉绿彩龙纹碗的真实样貌。 网上图片
◆“明弘治款娇黄釉绿彩双龙小碗”破损情形。 网上图片
院长被批“对博物馆管理专业学养不足”
连日来,岛内社会各界和网民纷纷发声,批评声浪首先集中于问题暴露后院方的态度,认为院方在淡化、回避问题上花费的心思,大于其在文物保护和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民进党当局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负责人的人事任命,过去曾多次引发争议,尤其是过往人选刻意对博物院“去中国化”的种种举措引发民众高度担忧。现任院长吴密察在事件发生后的多次发言也惹来争议。
台湾民间团体“全球中华文化产业发展协会”10月30日发声谴责吴密察,说他“对博物馆管理专业学养不足,无法善尽管理之责,违背职业道德,坐视此事发生。”中国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本月1日召开记者会,质疑吴密察是否第一时间如实报告,民进党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如果在第一件文物受损发生时就“震怒”,不会有接二连三的文物损失。
民进党籍民代用政治攻讦推脱责任
调查还在进行的同时,民进党籍民意代表林宜瑾掀起了新一轮政治攻讦。林称,马英九执政时期,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文物《黄河兰州浮桥图》被工作人员裁切掉了一部分,并称肇事者在之后几年还获得了拔擢。此番说法遭多人反驳,驳斥声音指,该说法并非实情;民进党当局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不应藉此转移焦点,将自己的疏失推脱给前任。
台北市文化局前局长谢小韫撰文说,台北故宫博物院管理不当出现低级失误,且未在第一时间提出令人释疑的完整说明,让各种猜测与质疑充斥于媒体,最终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被动公布调查结果。
作家杨渡也撰文表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不属于一个政治团体、更不属于一个院长。
责编:陈楚发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