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疫情、洪水、森林火灾……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很多国人意识到习以为常的安全感来之不易,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1月7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一份关系你我过去、将来安全感的“清单”清晰浮现。
三个最低
会议指出,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2020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5%和8.3%,全国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
会议表示,应急管理部为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共组织254次应急会商,启动61次应急响应,派出91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汲取黎巴嫩贝鲁特大爆炸事件教训,迅速开展3轮危化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对全国40家硝酸铵生产企业制定“一企一策”问题清单……
努力的背后,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优化、能力在提升。2020年,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加速转型升级,新组建地震灾害救援队461支,建设“10+2”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拳头力量;“应急一张图”持续升级,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煤矿和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面联网监测……
四大难题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和防灾救灾的基础仍然薄弱,形势复杂严峻。这次会议强调,2021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要破难题、见实效,下大力气解决四大难题。
——解决责任不落实的难题。例如,推动地方层层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落实行业监管责任要具体明晰,建立联动工作机制,防止事前事中出现监管盲区、事后甩锅推责。
——解决源头风险管控不到位的难题。会议指出,要强化安全准入,涉及高危行业领域的国土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等,要推动建立安全联合审批制度,防止把关不严埋下新隐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严防已淘汰的高风险产能异地转移、风险转嫁。
——解决安全检查查不出问题的难题。例如,要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分级分类精准化执法。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会议强调,专项整治不能等同于一般化的安全大检查,一定要把本地区、本领域最大风险排出来,把防范控制的底线划出来,把有力管用的措施拎出来。
深化改革提升能力
会议指出,经过机构改革两年多来的探索实践,应急管理大的机制基本形成,2021年要针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要实现“三大突破”。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按照常态应急与非常态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总部指挥机制,强化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落实应急管理体制,应对急难险重任务,构建统一指挥、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深化消防救援队伍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健全中央地方分级指挥和队伍专业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机制。
会议还指出,应急管理部门是实战部门,2021年要把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眼“全灾种、大应急”加快转型升级,为履行核心职能提供支撑。
——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包括加快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汇聚部门、地方和社会各类数据,建设国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程;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联网;全面推进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建设。
——提高救援队伍实战能力。要建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加快森林消防救援力量转型强能,要大力发展政府专职消防员和志愿消防员,要统筹推进安全生产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
——大力加强航空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按照中央与地方结合、购买与租赁结合、研发与引进结合、短期和长远结合的原则,构建大型固定翼飞机、直升机与无人机高低搭配、远近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合成的航空器体系。
——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包括编制《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提升应急物资保障的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成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创新救灾捐赠管理等。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