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颂雄 立法会议员
教协成立至今接近半世纪,曾经为教师争取劳工权益,得到业界和社会认同。可惜经过近20多年的「政治发酵」,教协已沦为政治组织,煽动老师、学生罢课,与特区政府对抗,失去作为教育专业团体的理性中肯。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形容教协是香港的「毒瘤」,正正反映港人的心声,大部分港人期望特区政府尽快割除这个毒瘤,让教育回归理性。教协过于偏激及政治化,正是它走上解散之路的原因。教育团体拒绝政治化,专注教育服务,才能挽回市民对教育团体及本港教育的信心。
每间工会的成立,首要任务是维护从业员的权益,提出不同政策,扩大行业发展空间,壮大工会力量。教育工作者的工会更肩负多一个使命,就是如何「去政治化」。教协在回归初期,不涉及太多政治议题,只是专注维护教师权益,给予市民的观感正面理性。然而,踏入千禧年代,教协开始变质,不断将教育问题政治化。
教协「洗脑」行为祸害师生
首先,在2012年发生的「反国教」事件中,教协发动教师、学生围堵立法会,强行将天经地义的国民教育政策推倒,还催生出黄之锋等反中乱港「近卫队」,可以随时发动围堵政府的行动。教协更不断自添「政治光环」,副会长兼立法会议员叶建源在议事堂的言行,无不与揽炒派綑绑在一起;在违法「占中」事件上,教协呼吁教师、学生上街,在街上「授课」,煽动教师、学生参与霸占道路的违法行动。在修例风波中,教协不断向会员灌输反政府讯息,对学生「洗脑」。
最令人愤怒的,莫过于教协在防疫问题上都拖政府后脚,不单不鼓励会员主动接种疫苗,反而利用传媒攻击政府的检测、接种疫苗政策,指「政府的防疫措施会造成师生矛盾」。教协本应从科学防疫、保障师生健康出发,呼吁教师接种疫苗,为尽快全面复课创造有利条件。但是,教协反其道而行,以召开记者会等各种手段,误导市民以为政府的防疫政策损害教师自由,对防疫工作添烦添乱,罔顾师生的健康和福祉。
政治行先 漠视教界所需
修例风波后,政府曾打算推出小学校长的薪酬调整政策,与中学校长看齐。笔者对政府致力维护小学校长权益的做法,十分同意。然而,由于教育界已泛政治化,原定放在立法会商议的政策寸步难行。
教协日益政治化,对教育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却漠不关心,让不少有意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却步,因为他们担心被外界标签为「搞事者」,而不是作育英才的专业人士;更令公众人士误会教协的会员都是同一立场、同一作为,担心会教坏学生,令学生也日益偏激,走上违法暴力、反中乱港的邪路。
如今教协自我了断,急急结束,但抹不掉其揽炒的本质。笔者希望日后其他教育团体,不要重蹈教协的覆辙,拒绝政治化,专注教育服务,唯有如此才能挽回市民对教育团体及本港教育的信心和支持。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