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对华强硬之声越来越多,议会政客在这当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团长比蒂科夫批评相对温和的法德两国试图单方面主导欧中关系,呼吁欧盟对华采取一致立场。上周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高票通过了一份挺台报告草案,副议长卡斯塔尔多对该报告进行辩解,称欧盟不能对中国“侵略性渐增”的外交政策保持沉默。
德国是中国在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德国国内的对华强硬声音也是不绝于耳。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主席鲁斯武姆近日煽动说,欧洲企业在和中国做生意时,必须要认清人权等不可逾越的红线。他还要求欧盟对中国享有的市场准入设立更严苛的条件。
美国把中国当成冷战对手,全力对华施压,恶化了中国的整体外交环境。欧洲政坛会将中国受到的压力看成他们对华关系可以利用的杠杆,在包括“人权”在内的涉华问题上打破以往默契,放大言行尺度,一方面刷自己的政治存在感,一方面强化自己与中国打交道的地位,试图让中国做更多让步。
中国要对中欧关系的基本性质和面貌有充分认识,也要对我们有能力在对欧关系中充分维护自身利益有信心。我们还要看透一些欧洲政客想在此时趁火打劫、能捞什么便宜就捞什么便宜的猥琐政治心态,不被他们假大空的那套表演所惑,将这些判断作为我们制定对应策略的基础。
必须看到,中国离欧洲大老远的,我们从没有惹过他们。近代以来全是欧洲列强侵略中国,今天也是他们主动伸过手来,干涉中国内政。立陶宛以打破一中原则默契的方式发展对台关系,遭到中方抵制,欧方反过来说中方实施“胁迫”,这分明是政治流氓逻辑。一些欧洲人分不清这当中的是非了,自我利益中心主义严重膨胀。
西方被美国这个流氓头子带坏了,流氓习气严重扩散。不过这个世界并不全由西方说了算,今天的中国已经很强大了,这决定了西方可以制造扭曲的意识形态,但却无法像一个多世纪前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那样来规定当前和今后的中西关系。
中欧关系的最实质部分是经贸合作,它的本质必须是平等互利的,意识形态在这里充当不了货币。看看中国大街上跑着多少德国车,中国女性使用了多少法国化妆品,又有多少欧洲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找到了一根关键支柱,中国资本的流入又带给了欧洲多少工作岗位,我们就可以确信,欧洲虽产生被中国赶超的焦虑感,但他们经不起同中国的“分道扬镳”。对华强硬过过嘴瘾可以,真要一一转化成行动,那他们是与欧洲自己的未来过不去。
德国股票综指DAX的30家企业在华经营额平均占其总经营额的15%,其中关键车企的在华销售比例甚至比这个数字翻倍。一项民调显示58%的德国受访者愿意为实施强硬的对华政策而蒙受一定经济损失,把同样的民调放到中国来做,人们也会选择宁肯牺牲利益而对欧洲强硬。但有趣的是,中欧贸易一直在不断增长。
欧洲施行的“民主体制”更容易释放极端情绪,欧洲的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通过“民主”方式上台的,今天的右翼政党也在以当地的合法途径扩大影响。中国则稳健平衡得多。我们该反击时必须针锋相对,但同时无需与欧洲激进政治势力进行一来一去的紧密纠缠,我们需要更有智慧地处理对欧关系,把握有利于双方的大局。
中美对立,欧洲在美国那边的行市同样会悄然上涨。特朗普对欧洲横了一阵,拜登很快就向欧洲露出谄媚的笑脸。然而美国从阿富汗强行撤军让欧洲痛感美国不可靠。中国越有定力,我们将越有更多机会看美欧之间的各种推搡。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